p>梁慬准纳其降,对诸羌领进行安慰开导,遣回故地,河西四郡重又回归安定。
败残羌兵闻梁慬屯兵金城,转去侵犯三辅,迫近西汉园陵。
梁慬闻报,立即回师向东,率兵攻打,转战于武功美阳关。
梁慬一马当先,每战皆都身先士卒,因而屡受创伤,但皆不顾,连续击破羌兵,全部夺回被掠人口,捕获马畜财物众多。
羌兵最终不敌,因惧梁如虎,四散奔逃。
朝廷大力嘉奖,多次下诏慰问勉励,将西方之事全部委任梁慬,命为诸军节度使。
永初三年冬,边塞烽火再起,折报入京,南匈奴与乌桓再次反叛。
朝廷闻报,诏命大司农何熙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庞雄为副,率领羽林五校营士,再调边境十郡兵马二万多人;另外檄命辽东太守耿夔率领鲜卑众族,共同攻打叛军。
为统一调度各军,邓太后复又下诏,命梁慬行度辽将军事。
庞雄与耿夔共同攻打南匈奴奥鞑日逐王,最终得胜。
南匈奴单于亲自率兵在美稷包围汉中郎将耿种,连战数月。
耿种被攻急迫,便檄文求救。
梁慬闻报,亲率八千余众驰援,到达属国故城,与南匈奴左将军、乌桓领交战。
经此一战,梁慬再神威,战无不胜,击杀南匈奴及乌桓主帅,获其妻子,诛杀三千多人,掳获财物无算。
南匈奴单于亲率八千骑兵迎战,包围汉军。
梁慬披甲奔驰出击,所向披靡。
南单于战之不胜,只得引兵回到虎泽。
与此同时,何熙率五校营军到达五原曼柏,因突然生病不能前进,便派庞雄、梁慬、耿种三将,共率步骑兵一万六千人攻打虎泽。
汉军连营向前推进,南单于惶恐害怕,派左奥鞑日逐王到梁慬大营请降。
梁慬于是大摆兵阵,接受南匈奴军投降。
南单于脱帽赤足,背缚叩头,交纳入质。
乌桓人见南匈奴投降,孤军难存,由是在无何率领下,带众王向汉朝投降。
其后不久,何熙在军中去世,朝廷升任梁慬为度辽将军。
镜头转换,按下辽东,复东汉朝廷。
诸羌之乱既平,朝中便有谒者庞参,向大将军邓骘建议:请将陇西边疆各郡因贫困而无法生存百姓,迁徙到三辅地区居住。
邓骘同意庞参建议,便欲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边患。
于是召集公卿商议,对众道:凉州以及边北,譬如两件破衣,若牺牲其中之一去补其二,尚能得一件整衣;若是不然,则两件全都不保矣。
此论一出,众卿哑然。
郎中虞诩不以为然,因不敢反驳邓骘,遂对太尉张禹道:此谬论也。
先帝辛苦开辟疆土,今大将军因恐费事弃之,如弃蔽衣。
凉州既失,三辅则为边塞;三辅若作边塞,则祖宗园陵皆处界外,万万不可也!
俗云“关西出相,关东出将”
,凉州习兵练勇过它州。
羌胡所以不敢入侵三辅,是因凉州在后,为其心腹之患耳!
百姓持兵保卫凉州,毫无反顾,因凉州是属大汉。
今若放弃,迁走百姓,人民不愿迁徙,定生变故。
假使雄豪云集,乘势东来,我朝中既有贲、育之士,太公之将,犹恐不能敌也。
议者以为补衣犹剩完好,我观如疽之溃,永无止境。
放弃凉州,绝非善策。
张禹:我意不及于此,若非先生,几乎坏却国家大事!
则先生有何妙策,以救朝廷?
虞诩:凉州骚动,人情不安,事突然,则不能制。
太尉应奏请朝廷下令四府九卿,各举所属州郡数人,对牧守令子弟都授予散官,表面奖励其功,实际予以监视,防止作乱。
张禹大为激赞,遂命四府都照虞诩之计行事,下令征召两州豪杰为掾属,授任牧守长吏子弟为郎官,借以安慰监视,以防其变。
邓骘兄弟见虞诩竟敢利用太尉反对自己,不由恼羞成怒,愤恨不已,欲施阴谋诬陷。
事有凑巧,时有朝歌县叛匪宁季,聚众造反,杀官作乱连年,州郡官府无法镇压。
邓骘于是奏请太后,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使去平叛,其实意欲借刀杀人。
太后闻奏,当即允准,下达任命。
虞诩故友亲朋闻而大忧,皆至府吊之。
虞诩:朝廷重用于我,众亲吊者何来?
亲友:此去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