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集 虞诩伐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是年阎姬应召选入掖庭,年约十六七岁,甚得子宠爱,被立为皇后,专房后宫。

元初元年春,第十四代鬼谷派掌门张衡升任为尚书侍郎,次年调任太史令,掌管时、星历及国家要典祭祀,由此开始显露其渊博学识,施展其盖世奇才。

与此同时,蔡伦被封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后任长乐太仆。

自此之后,宦官与外戚轮流执政,相互倾轧,蔡伦虽然封侯,但却难于应付党争派斗。

元初四年,安帝下诏:因下经传之文多不正定,派系纷呈,各言其是;因此诏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等人,皆诣东观阁,各自雠校汉家典籍律法,令蔡伦监典其事。

太史令张衡极善机巧,尤致精思于文、阴阳、历算领域。

又常耽好前汉杨雄所着《太玄经》,并谓好友琢郡人崔瑗:我观《太玄经》,方知杨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下二百岁之书也。

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

汉四百岁,《玄》其兴矣。

崔瑗闻言点头:贤兄明于阴阳,善知文,实谓难得。

但道幽微,尚请慎言。

画外音:张衡既得朝廷重用,遂尽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期间下太平,政治清明,得以专心进行科学研究,并在机械明领域成果极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于是陆续明地动仪、浑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地形图等,又改进历法,皆非当世之人所能为者。

镜头转换,元初二年,任尚接替班之子班雄,驻防三辅。

当时羌人大盛,东达河内,北达安定、北地、上郡,势力遍及关中以及三辅之地。

汉朝为羌人所迫,诏命边境郡县百姓全部内徙,以避其祸。

诏命下达,陇右百姓不愿内徙,无不怨声载道。

时有汉阳人王信,以及杜琦、杜季贡兄弟等,遂与羌人通谋,于元初二年九月聚众起义,攻占上邽,杜琦并自称安汉将军。

汉阳太守赵博闻报大惊,遂以重金求聘江湖侠客,潜入上邽,刺杀杜琦。

杜琦既死,义军士气大损。

杜季贡与王信遂率部众撤出上邽,退据樗泉营以守。

汉安帝遂诏命侍御史唐喜,率引诸郡之兵击之,诛杀王信等六百余人,俘其部将妻子五百余。

起义军连续遭受打击,杜季贡遂率残部北归滇零。

于是展开游击战术,夺占丁奚城,击败征西将军司马钧,斩杀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等。

由此三辅大乱,叛军兵锋大盛,各郡县皆都白日悬桥关门,不敢随意出入。

怀县令虞诩由此向中郎任尚建议:兵法云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

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所以虽屯兵二十余万,旷日而无功也。

为使君计,莫如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穷。

便民利事,大功立矣!

任尚即刻上书朝廷,同意采用虞诩之计,遣轻骑追击杜季贡于丁奚城,一战破之。

正当此时,羌人复起,大举入侵武都郡,告急文书飞报入京。

邓太后览奏,对众卿道:我闻虞诩颇有韬略,可命为武都太守,迎击羌兵。

众卿:太后英明,所言甚善。

太后意决,遂下诏旨,擢升虞诩为武都太守,出兵伐羌。

虞诩领命,立即出兵西向。

行至陈仓,哨马来报:羌兵在崤谷列阵,拦住我军去路。

虞诩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就地扎营。

部将不解,问道:既遇敌军,因何不战?

虞诩:诸公不知,来时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可也。

诸将信以为实,不复再言。

于是众军乃止,安营下寨。

羌军闻汉军按兵不动,以为惧怕自己,于是舍弃崤谷隘口,分头前往邻县劫掠。

虞诩闻报羌军分散劫掠,喜道:贼中我计,此番破之必矣。

传令三军,拔寨起营!

一声令下,三军尽,日夜兼程,行进一百余里。

次日色向晚,虞诩下令安营下寨,并命官兵每人各作两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

羌军自有哨骑跟随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