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二集 曹节诛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陈蕃建议立杀郑飒,窦武不从,命山冰等人审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

窦武大喜,欲再加追审,将其余党一并上奏收捕。

是夜窦武归府住宿,将奏疏草稿遗落宫内省郑宦官朱瑀暗探消息,见到案上所写奏章,不由大惊失色,破口骂道:宦官放纵非法,当然该杀。

我等何罪,何以非要一起族灭?

因此回到内宫,立即召集亲信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并强壮宦官十七人,扬言大呼: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大逆不道!

曹节听,惊慌失措,于是挟持灵帝,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属写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尹勋、山冰等人。

山冰不受诏旨,欲要反抗,王甫乃杀山冰、尹勋,并释放郑飒。

接又劫持窦太后,夺去玺书,并使郑飒等持节带兵,前去收捕窦武等人。

窦武见事不妙,急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召集北军数千人,屯于都亭,对军士下令道:黄门宦官反叛,挟持帝后。

尔等只管尽力诛杀叛贼,皆有封侯重赏。

王甫既然夺到玺印丹书,便即矫诏,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假节。

复闻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军回师,便命其与周靖率五营军士,讨伐窦武。

张奂见有子符节及太后玺书,因不明真相,便为宦官所用。

当深夜,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部队会合。

次日早晨,两军对阵于禁阙之下。

王甫见手下军士逐渐增多,信心大增,命周靖对窦武部下军士喊道:窦武造反,是属灭族之罪。

你等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何随其反叛?念你等被骗无知,先投降者有赏!

营府军士素畏宦官,又不明真相,于是闻声而降。

未到中午,窦武手下军兵几乎散光。

最后窦武被围,眼见求生无望,只得自杀,被枭于都亭。

由是王甫挥兵大索,将窦武宗亲、宾客、姻属全都杀害,家属流放日南郡。

窦太后此时权柄尽失,也被软禁于云台。

回想此事皆因自己迟疑不决引起,后悔不及。

窦武暴尸街头,群臣避之不及。

只有胡腾曾任大将军府掾属,独为窦武殡敛行丧,因此也被禁锢。

窦武之孙窦辅,后经胡腾与令史张敞竭力帮助,终于得以生还。

曹节闻既杀窦武,又太后矫诏,明定其谋逆大罪。

陈蕃听变乱陡生,率领属官及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呼: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乱,怎反窦氏不守臣道?

王甫时从宫里出来,听到此语,斥责陈蕃: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何功劳,兄弟父子三人封侯?另私纳宫女多人,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亿计。

大臣如此,是谓臣道乎?公乃国家栋梁,带头徇私枉法,结成朋党,扰乱朝纲,有何面目在此贼喊捉贼?

于是命令禁军,立刻逮捕陈蕃。

陈蕃拔剑大喝:我乃三世老臣,三公辅,哪个敢来拿我?

兵士闻此,不敢靠近。

王甫于是再调禁卫,尽捉陈蕃徒众,关进北寺狱郑

宦官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道:死老鬼,你今自身难保,还能裁减我部众,剥夺我额外收入乎?

陈蕃满脸流血,一声不响。

由是当杀害,家属流放比景,宗族、门生、部属免职禁锢。

陈留人朱震时为铚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前往洛阳,收葬陈蕃尸体,并将其子陈逸藏在甘陵境内。

事情被人觉,朱震被捕入狱,全家皆被关押。

朱震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逸的去向,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画外音:陈蕃幼时所“大丈夫当扫除下”

雄心壮志,由此悲壮结局。

后世亦有人云:“一屋不扫,则何以扫下?”

恐此翁地下有知,亦当无言可对。

字幕:便在陈蕃、窦武悲壮谢幕之际,正有一颗军政新星冉冉升起。

镜头闪回,董卓登场。

字幕: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

父名董君雅,曾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

董君雅在颍川任期间,生下董卓、董旻二子,故此分别取表字为仲颖、叔颖。

董卓随父离职返回家乡,喜爱行侠仗义,曾到羌人部落游玩,与诸多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