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末年,已经官拜司隶校尉。
灵帝即位,擢拜曹嵩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但曹嵩并不似其养父清廉,多年为官,因权导利,以致富甲一方。
画外音:至曹嵩重孙魏明帝曹睿之时,追尊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曾祖曹嵩为太皇帝,祖父曹操为武皇帝,父亲曹丕为文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身为宦官而被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者,仅有曹腾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镜头转换,按下朝堂,复江湖。
熹平二年春,鲜卑族复又攻扰幽、并二州。
自汉灵帝即位之后,檀石槐便引其部众连年攻掠幽州、并州、凉州边塞诸郡,汉人每年被杀死及抢掠者,不可胜数。
夏初四月,山东黄县生海啸,载于史册。
此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最早海啸之一,生区域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同年秋,余杭县令陈浑在县南兴建大型蓄水工程,名曰南湖,以拦蓄苕溪溪水。
此后中原无事,四周多为蛮族、妖道叛乱,皆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
镜头闪回,卢植、臧旻、朱儁、孙坚四人陆续登场。
字幕: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
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能饮酒一石。
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志向。
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引荐郑玄为同门。
马融因是外戚豪族,家中常设绛帐授课,帐后伴有伎女表演歌舞。
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其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
窦武拜为大将军,掌控朝政,欲为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劝阻,窦武不听。
后来窦武在辛亥政变时被杀,族人诛戮殆尽,世人始知卢植有先见之明。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都不应征。
直到建宁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字幕:臧旻,广陵射阳人,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之才。
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为司徒府掾,后除雍奴令,灵帝时为吴郡太守。
熹平元年,会稽人许昭在句章起兵,自称大将军,立其父许生为越王,聚众数万。
臧旻时为扬州刺史,与丹阳太守陈夤联手,打败许昭,歼其部众大半。
许昭集合残部,转战郡县,继续危害百姓。
臧旻进兵征讨,连战三年,终将叛乱平定,抓获许昭父子,杀死数千人,因功升任为匈奴中郎将。
复又徵拜议郎,转任长水校尉,其后历任中山、太原太守,所在之处皆有美名。
字幕: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出身寒门,以贩缯为家业。
朱儁因父早丧,独自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颇受乡里敬重。
同郡周规受征辟时,曾向公府借钱百万,以整饰衣冠。
后家贫不能偿还,朱儁于是以母亲所积缯帛去为周规还债。
朱母因此愤恨,并怪责其子。
朱儁却以先贫后富道理安慰,终使母亲息怒。
县长度尚深以为奇,将朱儁推荐给郡守韦毅,于是征召朱儁在郡中任职。
后任太守尹端亦甚重其才,用为主薄。
熹平二年,尹端征剿许昭失利,被州刺史举奏,应问斩刑。
朱儁潜至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官员,将刺史奏章加以改动,将尹端斩刑改判为输作左校。
尹端见罪过减轻,自是大喜过望,但不知其中缘故,也无从问起。
朱儁自京师回来之后,始终不曾将此事对人言及。
代替尹端为会稽太守者乃是徐珪,亦喜朱儁才能及侠义为怀,便举荐其为孝廉,后升任兰陵县令。
朱儁有过人才能,任职未久,东海国相又上表推荐。
正好交州群盗并起,州牧、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
另外交趾梁龙率众万人,与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朝廷便任命朱儁为交州刺史。
熹平三年,扬州刺史臧旻与丹阳太守陈夤讨伐叛匪许昭,吴郡司马孙坚募兵千余人,助州郡破杀许生父子,立下战功。
字幕: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
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却在城东。
史载孙坚出生之前,孙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