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之事。
倒要先领教一下壮士,你墨家门中,是怎样排序论辈,至今相传几代,都有哪些门规?
胡车儿:实在惭愧。
本门至我恩师,已经式微,没有多少东西传留下来。
据某所知,创派祖师墨子名翟,乃东周春秋末期宋国人,贵族目夷之后,生前曾任宋国大夫。
以后弃官而去,游于列国,收罗徒众,以宣其学。
其非但精于思想、教育,且通百科之学、又晓畅军事。
武功之高,位于诸子之冠,器械机巧之术,亦不弱于其同乡匠门之祖公输班。
史子眇:听你如此来,倒似是高出我道家一筹。
胡车儿:道长休怪,人不敢如此狂妄。
蔡邕:胡壮士此言,倒非妄语。
墨家于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我儒家并称显学,又有高出于我儒门之势。
墨子所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无不异于凡人观点,惊世骇俗。
其所创几何学、物理学、光学者,至今其他门派一概不通。
当时百家争鸣,便影非儒即墨”
之称。
墨子死后,其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不知胡壮士属于哪一派?
胡车儿:蔡议郎学究人,在下今日算是真正领教到了。
恩师亦曾对我讲过,墨子祖师曾与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共为诸子百家之前三大门派,法家门韩非子亦称我墨家门和儒家门为世之显学。
既儒家掌门孟子亦曾“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可见彼时墨家门派辉煌,堪与日月同辉。
某之所学,乃墨家旁支游侠一派的便是。
蔡邕笑道:墨家各派不传于后世,非是学不好,实乃时运所致。
因墨家思想不入士流,兼之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令官学勾结,逐渐失去存身之基,方至灭绝。
倒是史道长鬼谷一门,某却不知与高祖及留侯张良,竟有如此深刻渊源。
这伏龙令之事,尚望史道长细详论之,以足某求知之欲。
史子眇:到本门第五代掌门黄石公之时,其弟子张良先师于功成名就后弃官身退,接任第六代掌门,并于此令牌背面增刻八字,表明鬼谷门人永扶汉室、不背刘氏之宗旨。
高祖刘邦大喜,这才不再追究张良先师弃官隐退之事,且密令后代子孙继位皇帝,终大汉一朝,不与鬼谷门为敌;反要在王室危难之时听命于鬼谷门人,借助本门之力匡扶社稷。
蔡邕:竟有此事?我却不知。
史子眇:高祖传此密令,亦作成五面令牌,均是黄金所制,唤作卧龙令。
则必是皇帝大权旁落,玉玺被权臣控制,则必卧龙令面世。
凡下刘氏宗亲见令必从,以兴复汉室。
蔡邕:听罢仙长所故事,下官已明其来龙去脉。
如此,这伏龙令自高祖以来蜇伏近四百载,今日忽然现世,则必有所为。
史子眇:大人的是,但这伏龙令并非有汉以来次出现。
当年王莽篡位,大汉江山倾覆。
当时伏龙令和卧龙令并出,才有汉光武帝起于南阳,更兼本门弟子鼎力相助,光复汉室下。
如今十常侍作乱于内,邪教流民酝酿暴乱于外,子大权即将旁落,继之群雄并起,诸侯不尊王室。
必待有圣贤之主复出,下志士共襄大义,方能扫除魔障,再现盛世。
蔡邕:道长心系黎民,忠于汉室,令人可感可佩。
既持伏龙令牌,在下当惟命是听。
史子眇:非也。
此次伏龙令出,其重任倒是在于议郎大人肩上,诚请莫辞!
罢离座而起,一揖到地。
蔡邕动容,离座还揖:此次下官直言上本,为的就是汉室江山,只恨能力微弱,以萤火之光,不能横扫暗夜之霾。
那奸贼阳球及十常侍既然不肯放过下官,某只得勉力周旋。
仙长但有差遣,无不奉命。
史子眇颔,对胡车儿道:你即答应奉贫道差遣,未知出于真情,还是假意?
胡车儿:若有虚言,地不容!
史子眇:墨门巨子之诺,重于千金,下尽知。
我要你一路之上,尽力保护蔡大人及皇子性命安全,直到襄阳水镜山庄我师叔水镜先生处,你可愿意?
胡车儿听罢,跪倒于地,连拜四拜:仙长,人这一条命是你给的,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