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四集 迎驾迁许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早图,诚恐他人将先我而为之。

曹操闻言大喜:荀文若之言,甚获我意,真子房之略也。

传我将令,立刻收拾起兵,前去洛阳迎请子车驾。

先差夏侯惇为先锋,引许褚、典韦等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先到洛阳保驾;再命曹洪、李典、乐进三将,率步兵兼道而行,以防李傕、郭汜领兵犯阙。

众将:诺,我等遵命!

夏侯惇与曹洪奉命,分别引领马步三军,日夜兼程西进,非只一日,来至京师。

二将前脚刚到洛阳见驾,果然李傕、郭汜后脚领兵杀来,见有大军守城,不由失惊。

献帝本来时刻忧惧二贼引兵来犯,今得到曹操派兵前来护驾,不胜之喜,即令曹洪在城中保护宫闱,使夏侯惇出城迎担

夏侯惇奉旨,昂然出城,将马步军分为两翼,马军先出,步军后随,尽力攻击。

李傕、郭汜一战大败,被斩万余,退兵三十里下寨,互相埋怨。

次日,曹操引领大队人马到来,入城参见献帝,拜于殿阶之下。

献帝赐其平身,宣谕慰劳一番,立即下诏:敕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并授全权管领下兵马。

除灭李、郭二贼之后,再行加封。

曹操因由一郡之守升为当朝尚书,连升数级,一步登。

于是自然格外卖力,当时遵奉诏命,亲引大军出城,与李傕、郭汜决战于洛阳城外。

列阵已毕,各自射住阵角。

曹操遥望敌阵,微微冷笑,将手中马鞭向前一指:先令许褚、曹仁、典韦三将,各领一百铁骑,于李傕阵中冲突三遭。

三将领命,纵马齐出,冲向敌阵。

西凉军虽众,当不得三将无敌,一时阵角大乱。

曹操见时机已到,又下将令:夏侯惇领兵左出,曹仁领兵右出,余者随我中军冲阵。

于是鼓响三通,众军齐进,势不可当。

西凉兵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曹操亲自押阵,率领众将连夜追杀,剿戮极多,降者不计其数。

李傕、郭汜不敌青州兵势猛,军无战心,只顾望西逃命,终往山中落草为寇去了。

杨奉、韩暹见曹操成了大功,恐怕以后难以相容,便以追杀李傕、郭汜为名,引本部军离开洛阳,屯于大梁。

曹操回兵,采纳侍郎董昭之议,上奏献帝:东都荒废已久,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

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完整,钱粮民物足可备用。

臣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

献帝闻言之有理,欣然从之,群臣亦无异议。

君臣计议已定,择日起驾。

镜头转换,北邙山上。

献帝临行之前,诏命曹操整顿人马待,自率杨彪、韩融等大臣拜谒皇陵,祭辞列祖。

祭陵已毕,回城途中,经过少帝刘辩之墓,只见柏木森森,又闻枭唳猿啼。

献帝见此,倍生凄凉之感,暗自垂泪道:皇兄只在位四月有余,尽心竭力护我,以免被太后所害。

彼遭李儒毒害之时,我却懵然不知。

苍有知,何对我兄不公如此!

于是传令歇驾,只带杨彪、韩融,与百余侍从,上山凭吊皇兄刘辩。

当下穿过松林,上得山坡,眼前便是少帝刘辩陵墓,却见墓门半开,并未封闭,不由大吃一惊。

献帝心知有异,遂命护卫进去察看。

不一时侍卫回报:墓中空空如也,莫殡葬礼器,竟连弘农王及唐妃尸,也都不见。

献帝沉吟良久,密嘱不得泄露此事,一面令人将墓门掩埋封锁,休留半点痕迹。

众军领旨,七手八脚,掩蔽墓门。

正当此际,忽从松林之中走出一个中年道士,身穿灰色道袍,手执拂尘,向献帝当面揖,道:陛下何来此处?贫道拜揖。

一众禁军大惊失色,暗思众目睽睽之下,竟不知这道人先前藏身何处,如此神鬼莫测,现身帝驾身前,岂非鬼神之属?于是呐一声喊,便要上前拿下。

太尉杨彪站在远处,早已认出来者,正是少帝刘辩师父史子眇。

遂急忙上前,止住众军,向献帝奏道:陛下勿惊。

此乃已故弘农王之师,玄都观观主史子眇道长。

又回对史子眇道:仙长别来无恙,却又因何至此?

史子眇诡异一笑,跟杨彪、韩融见礼,缓缓道:墓中之事,既被陛下看到,也是命如此,因缘际会,合该卧龙出世。

事关重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