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七集 马跃檀溪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道:兄长此次用兵奇怪,与此前作战大不相同。

刘备愠怒道:偏你话多,有甚不同处?

张飞:兄长这半,俺只听到放火,放火,却不闻怎样厮杀!

刘备:岂不闻将勇兵精,不如盘算得精?二弟不可违令,只管依计行事。

张飞诺诺连声,与关羽二人去了。

众将虽然各听将令,却都疑惑不定,随后各散。

待众将皆出帐而去,刘备对陈到笑道:我这番火攻之计,直须瞒不得曹操。

幸此人不在此间,可使我成此大功。

陈到点头道:此乃我左慈师叔所授兵法篇中末技,果然瞒不得曹操。

刘备排兵遣将已毕,夏侯惇与李典、于禁引兵杀至,精兵在前,粮车辎重随后而校

正趱行之间,望见前面一支军马来到,均是七长八短器,东倒西歪兵,勉强列成阵势,立住阵脚。

当先一员大将,正是常山赵子龙。

夏侯惇大笑道:怪不得刘备是屡败之将,今观其用兵,正如驱犬羊与虎豹相斗耳!

遂纵马向前,赵云出马,互相通名。

夏侯惇不屑道:无名辈,怎堪与我对敌?

两马相交数合,赵云诈败而走。

夏侯惇怎肯相舍,一直赶至博望坡。

听得一声炮响,刘备亲自引军从山后冲将过来,夏侯惇纵马挺枪上前,刘备复退后便走。

追了半日,见色已晚,夜风骤起。

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李典从后急至,叫道:将军休赶!

前面路狭,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一言未已,只听背后一派火光烧着,风助火势愈猛。

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

李典被关云长截杀,拼命夺路突围,于禁、韩浩投路走脱;夏侯兰被张飞一枪刺于马下。

夏侯惇大败,收拾残军逃回汝南,预备增兵再战。

刘备虽然胜了一阵,但恨自己兵力太少,不敢前进。

因久候襄阳刘表援兵不至,只得长叹一声,回兵新野。

夏侯惇闻报刘备退回新野,不胜之喜,反与李典、于禁等人置酒庆贺,单等主公曹操自引大军前来,报此败兵之恨。

刘备回至新野,免不得亦置酒与诸将贺功,并将捷报传至襄阳,等候刘表示下。

镜头转换,按下新野,复襄阳刘表不肯出兵支援缘故。

便当刘备火烧博望坡之时,荆州正值内忧外患,刘表有心无力,不能分身他顾。

所谓内忧,便是刘表虽然贵为荆州之长,但军政大权尽握于蔡氏等荆襄大族手中,是以不敢轻离外出,怕一旦在外征战失机,巢穴复为他人所有,悔之不及。

所谓外患,却是东有孙权,西有刘璋,均对荆州虎视眈眈,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镜头闪回,补叙益州刘璋。

兴平元年,益州牧刘焉病亡,其子刘璋即位。

刘表乘此时机,派别驾刘阖策反益州将领沈弥、娄、甘宁,使其背反刘璋,自己欲趁其乱吞并益州。

沈弥等既受刘表蛊惑,果然起兵反叛。

但因志大才疏,先后都为刘璋所败。

刘表未及兵相救,此数人已在益州无法立足,只得各率残部窜逃荆州境内,进退失据。

刘璋探明数起内乱底细,得知皆为刘表挑唆,于是内心深恨刘表,即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驻军巴东郡朐忍,自此与刘表为敌,随时预备袭夺荆州。

刘表深知赵韪智勇双全,乃是大将之才,自忖手下并无良将是其敌手,是以自己不敢轻离荆州,以免被赵韪抄了后路。

以上皆是刘表心中隐忧,却对刘备诉不得。

自从曹操迎献帝迁都许都,刘表虽也遣使奉贡,但同时却又北与袁绍结盟,失其大略。

治中邓羲劝谏刘表弃袁结曹,刘表不听,邓羲于是辞疾而退,从此终世不仕刘表。

张绣屯兵宛城,作为刘表北方藩属,得保荆州十数年平安。

其后张绣听信贾诩之言,对曹操降而复叛,继而复降,其与刘表联盟亦便散而复合,继而复散。

张、刘联军曾多次败于曹操手下,刘表故此深惧曹操,不敢与之为担兼之荆州之地人情好扰,四周战乱不止,蛮夷贼众又互相煽动生事,更使得荆州沸荡动乱。

刘备率众来投之时,刘表刚派步骑一万攻下西鄂,立足未稳,亦是不敢北伐之因。

刘表平定荆南之时,与交州牧张津渐生仇隙,此后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