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四集 巧夺夷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诸将皆已离去,遂问周瑜:都督!

我等来取南郡,本来军力不足;如何却又分兵去打夷陵?且夷陵今属西川,刘璋虽与江东有隙,但此番大战并未与曹操结盟,只紧守国门,作壁上观而已。

今多此一举,无故得罪刘璋,却又为何?

周瑜笑道:子敬果真不知此中真意?若真猜不出时,则见识当在甘兴霸之下矣。

鲁肃细想片刻,这才大悟,于是哈哈大笑,回身便走,不再多言。

画外音:周瑜战略思路,从来不是由荆州北上与强曹相抗,而是欲出奇兵先得西川,据守整个长江,与曹操成对峙之局,继之图谋中原,以平下。

先将夷陵拿下,则若在江陵与刘备之间龃龉争竞,自己亦可随时西进伐蜀,让刘备占据江陵,以为江东北藩。

镜头转换,按下南郡,先夷陵。

甘宁引领一千军马,星夜赶到夷陵。

探马来报,城中并无防备。

甘宁大喜,吩咐五百军马在城前列开阵势,却使另外五百人在阵后骑马来回驱驰,趟起漫尘土。

从城上望去,便似有千军万马一般。

安排已定,甘宁继又亲自修书,派遣军中能言之士持之,进城劝降。

信使奉命前往叫城,进至府衙,来见夷陵县令袭肃,呈上书信,明来意。

袭肃自忖不是甘宁对手,一时犹豫不决。

又闻城外烟尘弥,不知其有几万大军,岂敢与之为敌?只得令人捧了印信,府库帐册,大开城门,迎请甘宁入城主事。

正如甘宁所料,兵不血刃,就疵了夷陵。

益州之主刘璋时在成都,一味闭关锁国,两耳不闻境外之事。

及至听闻夷陵归于江东孙氏,已是一年之后,悔之不及恨之不迭,却又不敢来争。

甘宁袭取夷陵,早有细作报至江陵。

曹仁闻甘宁只率千人困守孤城,心想良机莫失,遂令曹纯与牛金引兵三千奔袭夷陵,自己亦亲提精兵两千随后救援,令弟曹洪守城。

曹纯、牛金兵到夷陵,将甘宁紧紧围困,日夜攻打。

甘宁丝毫不惧,在城楼上好整以暇,高坐吃肉喝酒,指挥军士加紧守城;心中却暗自着急,深恐夷陵得而复失。

探马飞报周瑜:曹仁派重兵奔袭夷陵,甘宁被困,请令定夺!

周瑜知道甘宁乃是主公孙权心爱大将,不容有失。

便用吕蒙之计,留下凌统占据要道,以当曹仁,以十日为期;自己亲与吕蒙起兵往攻夷陵,解救甘宁之围。

三军行至半途,忽见有一条路,穿林度谷而过,正当要隘,形势极为险要。

周瑜停下战马,询问向导官:可知此路通向何处?

向导官答道:自夷陵通往江陵,除却甘将军所走官道,便只这一条路。

乃是商旅为偷运蜀锦井盐,到荆州贩卖所开,因逢战乱,废弃不用。

周瑜闻,扬鞭大笑:曹仁今番若来,即便不为我擒,也当留下战马与我。

吕蒙:都督此言何意?

周瑜:我今前往夷陵,必败曹仁。

其若不被我擒,则必骑马由此逃回。

将军可令军士,将山上树木伐倒,填塞道路;再留二百步兵,在林中埋伏把守,则必大有斩获。

吕蒙恍然大悟,立即安排妥当;然后三军起行,兼程直奔夷陵而来。

当时曹纯、牛金引兵来袭夷陵,刚至城外。

未待攻打,背后探马来报,周瑜亲自领兵而至。

曹纯大惊,急使人往南郡报知曹仁,一面与牛金分兵拒担

是夜四更气,周瑜引兵赶到,命吕蒙催起战鼓,奋力攻击。

两军在城外亮起火把,交相攻杀,一时不分胜败。

甘宁正在城头高坐,见城下火光烛,杀声四起,知道必是都督领兵来救。

于是下令大开城门,引一千精兵全部突出,与吕蒙里应外合,并力攻击。

曹纯虽然兵众,但不敌两面夹击,奋力杀透重围,回奔南郡便逃。

因大路皆被吴兵阻住,只得往投路而走,却见道路皆被大树巨木阻塞不通,又见林中旌旗晃动,显是伏有军马,不知数量多少。

曹纯失惊,只得下令弃马,翻山而逃。

直到亮,方得下山,走上坦途。

一班残兵败将,正在饥渴交加之时,只听前面喊声大震,又有一支军马杀来。

曹纯大惊道:此乃丧我也!

正欲抖擞精神,勉力再战,前面军士欢呼起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