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愿请兵往征,使其归顺主公。
孙权闻而大悦,迁升凌统为偏将军,所统兵士数目,较之以前增加一倍。
即让其领本部兵东征,并令所属府郡:凡凌统所需军资,皆可先供给使用,然后上奏。
凌统领命,就此引兵东出。
因其素来爱护士兵,沿途又召到精兵万人。
每经府县或入公署之门,见本郡官员时必手持笏版恭敬尽礼;若遇亲旧老友,则情感更厚。
交州之民闻凌统引兵到来,大举出山归顺,愿为吴国之民。
凌统积劳成疾,又兼旧伤复,班师还兵之时病死营中,年仅二十九岁。
闪回结束,建业吴宫。
孙权闻报昏厥,被内侍扶于床榻。
复又以手拍床起身,悲哀不能自止,数日不食,一闻凌统之名则流涕不止,即命博士张承为凌统作诔,铭记于碑。
凌统生有二子,长名凌烈,次为凌封,都才几岁,尚未成人。
孙权收养二人在宫,爱如己子。
每遇客人进宫,则唤过二子来:此孤之虎子也。
至二子八九岁时,又命宿儒葛光教其念书,每十日则学骑马射箭。
因追念凌统功勋,封凌烈为亭侯,令率领其父凌统部曲。
后凌烈有罪免官,改由凌封袭爵领兵。
东吴经累次大战之后,大将相继凋零。
孙权日以为忧,心思良将。
定威校尉陆逊上书:今社稷纷乱,下英雄各据一方,相持争雄,豺狼之敌窥我卧榻之侧。
山越之寇怀有旧怨,依山据险为乱。
丹阳四郡费栈等,煽动山越起事,充当曹军内应。
内乱不平,难图远敌,臣请兵征讨山越,择其精壮充军,为我所用,诚请裁之。
孙权览奏,深以为然,即令授给陆逊棨戟,都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进兵征讨。
字幕: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历任军职。
两军相遇,费栈人多势众,陆逊兵少,众寡悬殊。
陆逊遂用疑兵之计,令于林间多插旌旗牙幢,又分布鼓角于四野,派人潜入山谷,于夜间到处吹号击鼓。
山越之民不懂兵法,四处逃窜。
费栈约束不住,反与自家兵马相互冲撞,混拥成团。
陆逊趁机以精骑突出冲阵,敌兵大溃,阵斩费栈,降其部众。
陆逊即勒令各山越族居民,迁徙到平原之地,编入户籍,种田纳赋,皆为吴主治下良民。
又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数万人。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奏告陆逊违法征民,自己所辖百姓受其扰乱,孙权置之不问。
陆逊得胜班师回军,叙述诸将及众官之功,并称淳于式应予褒奖。
孙权问道:淳于式上书告你,卿何故却推其赏?
陆逊答道:淳于式为休养百姓,故控告臣罪,乃是为公。
若臣再诋毁其以混淆圣听,则是为私,此风绝不可长也。
孙权赞道:此乃长者之风,常人不能也。
便视陆逊为不世良将,由此渐渐重用,便有令其接任吕蒙大都督职位之意。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复曹魏。
曹操回军邺城,冬十月,魏王宫建成,即差人往各处收取奇花异果,栽植后苑。
使者到吴地见孙权,传魏王令旨,命往温州取柑子。
孙权因前番请降,尊让魏王,便令人选大柑四十余担,使人星夜送往邺郡。
行至中途,挑担役夫疲困,歇于山脚。
见一道长头戴白藤冠,身穿青袍,与脚夫言道:你等挑担劳苦,贫道替你挑一程何如?
众人大喜,齐声道谢。
于是那道长果替每担各挑五里,行走如飞,足不沾尘。
众人接担再挑,感觉煞是奇怪,见担儿都轻了许多。
那道长临去,与押送柑子官吏道:你去邺都见魏王,便贫道乃魏王同乡,姓左名慈,道号乌角先生,特此致意。
罢拂袖而去,刹时不见踪影。
取柑使者满怀疑惑,至邺都见魏王呈上柑子。
曹操亲手剖食,但见皆是空壳,内无果肉。
惊问缘故,取柑人便以左慈之事奏对。
听闻此事太过蹊跷,曹操未肯相信。
以为定是取柑人作弊,将欲责罚。
门吏忽报:府外有个道人,自称名叫左慈,求见大王。
曹操愈加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