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三集 再缔盟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揖,入席就坐。

张温见其无礼,乃问孔明:此何人也?疏狂如此?

孔明答道:此位益州学士秦宓,字子敕,胸中包罗万象,学究人,亮亦自愧不如。

张温冷笑道:名称学士,未知胸中果曾学事否?

秦宓正色道:蜀中三尺童尚皆就学,何况于我?某上至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张温:公既出大言,请即以为问:有头乎?

秦宓:有头。

诗云:乃眷西顾。

无头何以顾?且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张温:有耳乎?

秦宓:有耳。

鬼谷子谓处高而听卑。

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

无耳何能听?

张温:有足乎?

秦宓:有足。

诗云:步艰难。

无足何能步?

张温:有姓乎?

秦宓:岂得无姓!

子姓刘,故知必姓刘也。

张温:日生于东乎?

秦宓:虽生于东,而没于西。

两人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满座皆惊。

张温半晌无语,避席谢道:不意蜀中多出俊杰!

恰闻讲论,使某顿开茅塞。

孔明:席间问难,皆戏谈耳。

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张温拜谢,宴罢辞归东吴,回报孙权:蜀帝刘禅虽然年幼,然蜀中文武因感先主刘备之德,悉皆用命;丞相孔明学究人,且治国有方。

益州文人才士,皆胸藏锦绣,世之豪杰比比皆是;西川之民,闻其主与东吴复合,无不奔走相告,举国欢庆。

孙权闻奏大喜,重赏张温。

自此孙刘两家复归旧好,重缔盟约,终生再未相犯。

镜头转换,成都武乡侯府。

因秦宓逞辩之事,孔明忽然想起长水校尉廖立,已离京一年,现在巴郡,不知近况如何。

便遣丞相掾李邵、蒋琬,前往巴郡查访。

若是廖立政绩斐然,便取回成都另行重用。

字幕: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刘备重要谋臣,曾被孔明评为荆楚奇才。

镜头闪回,叙述廖立其人。

刘备任荆州牧时,便召廖立为从事,不到三十岁又被拔为长沙太守。

当荆南三郡被吕蒙袭取,廖立脱身奔归成都,即被先主任为巴郡太守。

刘备为汉中王时,征廖立为侍中,位同三公。

刘禅继位,廖立因无功于新君,便被调任长水校尉。

廖立自谓才气俱佳,以为若封官职,自己理应仅在诸葛亮之次,而高出众人。

先主白帝城托孤之后,见自己游散于李严等人之下,又被迁除外任,故常有怨恨之语,不避下人。

闪回结束,巴郡长水校尉府衙。

廖立闻报李邵、蒋琬来访,不由大喜,急请进府,设宴相待,问从何来。

李邵心直口快,刚要明来意,蒋琬忙以脚尖蹴止,笑道:丞相命邓伯苗出使东吴,恐有急信传递,令我二人沿途接应。

因途经宝地,便思故旧之情,来讨杯酒吃。

廖立闻此,信以为真,便殷勤劝酒,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蒋琬问道:公渊兄自离京都,在外为官,可足展公之才否?

廖立酒已微醺,借机牢骚:似孙权这样反复人,便应遣军远征,何必结盟!

蜀汉文武,除某之外,无有知军事者。

当初先主不取汉中,而与东吴争夺荆南,失策之举也。

结果三郡被夺,劳累军士,无功而返。

夏侯渊、张合深入巴地,又几乎丢失整个益州。

后终收汉中,急于称王,不图下,又使关羽尸骨不还。

错用孟达,又丢失上庸三郡,使东出之路被断。

关羽仗恃勇武,作战无方,臆断任性,丧师失众。

向朗、文恭平庸之辈,治政毫无章法,只善迎合求全,皆被重用。

郭演长盲目随和,不足与谋大事,丞相却命为侍郑今处衰微之世,朝廷却用此三人,确实不当。

又以王连为丞相长史,其乃流俗之人,一旦聚敛贪狠,便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日地步。

时政如此,蜀汉岂不危乎?

边边饮,以至大醉。

李邵、蒋琬遂还成都,以廖立之语悉数诉予孔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