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留守成都,不必随征。
赵云厉声道:某自随先帝以来,向来遇敌则先,下何人不知!
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又何恨焉?此去伐魏,某愿为前部先锋。
丞相不遂我愿,即撞死阶下!
孔明遂道:“既如此,便交付将军一个危险重任,只恐将军惧而不从。
赵云以手掴胸道:就请丞相令,无论如何凶险,某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孔明即唤子龙近前,低声嘱道:魏国收了司马懿兵权,则必派曹真、曹休为将。
其必以重军设于箕谷要道,以逸待劳,拒我大军。
某声言军出斜谷,实则兵出祁山。
此计若要成功,须以有胆有识大将屯据箕谷,以为疑兵。
子龙可敢当此重任否?
赵云:当初曹操数万军中,某也杀进过七出七入。
拒其后辈,有何不敢?
孔明:子龙果不愧兵家高手,左慈仙师贤徒。
孤岂肯使你身履险地,忍心弃之?只因箕谷道狭,一夫当关,万夫莫入,曹魏不论是谁为将,不敢轻入。
若为疑兵之将,只需胆大,且力敌万人,则必万无一失。
某使邓伯苗为你副将,引八千虎卫军前去,你看如何?
赵云:既为疑兵,则无大战,兵多无用,五千精锐足矣。
孔明大喜,遂唤邓芝上前,吩咐一遍。
邓芝见与老将赵云为副,欣然领命。
孔明当即拨予精兵五千,偏将十员,随赵云、邓芝前往箕谷而去。
疑兵既,于是孔明令放炮二十四响,旌旗蔽野,戈戟如林,三军起校令人先放出风去,欲取道斜谷,直袭扶风郿县。
行至南郑,却令三军扎住营寨,派出细作,先去打探祁山魏军防备情况,来回报。
镜头转换,按下西蜀,复北魏。
魏军边庭守将探知蜀汉兵至汉中,飞马西出阳平关,报入洛阳。
曹睿设朝,闻报大惊,即问群臣:谁可为将,以退蜀兵?
一人应声而出:臣父死于汉中,切齿之恨,未尝得报。
今蜀兵犯境,臣愿引本部猛将,更乞陛下赐关西之兵,前往破蜀。
上为国家效力,下报父仇,臣万死不恨!
众人视之,乃夏侯渊之子夏侯楙,字子休,自幼嗣与夏侯惇为子。
后夏侯渊为黄忠所斩,曹操怜之,以女清河公主招为驸马,因此朝中钦敬。
虽掌兵权,未尝临阵。
曹睿见姑父自请出征,即命为大都督,征调关西诸路军马,前去迎担
夏侯楙辞帝离京,返回长安,聚集诸路军马。
明帝正欲着曹休放兵符至长安,忽班中闪出散骑常侍孙资,诤言劝谏:昔武皇帝西征汉中,数对部下言道:南郑之地势直为狱,不堪用兵。
驸马都尉夏侯楙从不知兵,但恃血气之勇,便要与诸葛亮决战于汉中,得无险之极乎?诸葛孔明用兵如神,武皇帝亦深忌惮,不敢正面与战。
夏侯驸马若主动进军,以客犯主,更难期必胜。
且不论其道路险阻,便是此战之费,陛下自忖足可支用否?
曹睿:若依爱卿估算,出兵汉中伐蜀,需用多少兵马钱粮?
孙资:若兴兵伐蜀,则需先派兵防吴。
镇守荆、扬、徐、豫四州将士,每州两万,便需八万之众。
西征汉中,计用精兵十五万;转运军资、遏御水贼协同部队,亦用五六万人,方保足用。
若遇时疫或意外败亡,更需补充兵员两三万人。
如此共计,需三十余万军马。
曹睿:哪里有这许多兵来分派?朕没有这许多兵,贤卿又有何计教我?
孙资:兵法云,夫守战之力,力役3倍。
我若攻敌,需三十万兵,但敌攻我守,则十万军足矣。
以臣之见,只需命令各守边大将据诸要险,足以震摄强寇,百姓无事。
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
彼时再逐一遣兵灭之,岂不从容以定下!
明帝询之三公,华歆、王朗等尽皆称善。
乃从众议,止兵符,诏命夏侯驸马紧守要隘,必等蜀军来时,方可应战。
孔明闻魏国不出兵,亦止大军于汉中,厉兵秣马,积草屯粮以待时机。
是年,魏大将军徐晃病死,吴大将军韩当亡故,蜀大司农秦宓去世。
三国于是各安兵马,休养生息。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