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一集 仲达助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闪回结束。

费祎被孔明留于军中,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当时军师中郎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次并坐,皆必争论互诟。

魏延依仗勇武,一言不合,便常举刀指向杨仪威吓。

杨仪胆,每至此则威仪尽失、泣涕横集。

费祎常介入二人坐间,为其谏喻分别,以释其怨毒。

因此终孔明之世,可以各尽魏延、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

镜头转换,日月更替,时光如梭。

孔明见司马懿坚守不出,思得一计,传令各寨皆起,扬言粮草已尽,将要退兵。

细作报入魏营,司马懿遍观诸将,故意道:孔明必有大谋,我军不可轻动。

张合暗道:先卖我军将,此时又要纵担孔明有计无计,都是你在这里自自话。

于是挺身而起:其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

司马懿:蜀国上年大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我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

将军不信,可令人远远哨之。

张合听了不答,只是冷笑。

司马懿暗道:休看你这时猖獗,且看后来怎样死法。

过了五日,军士回报:孔明今已退出一百五十里,将要退进谷中去了。

张合哈哈大笑:这分明是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以保其全军而退,不受折损。

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不需都督亲自出马,张合愿引本部,往决一战!

司马懿见激将之计奏效,又故作害怕道:孔明诡计极多,神鬼莫测。

将军倘有差失,必丧我军锐气。

若依我计,将军还是不可轻进。

张合见他再三阻拦,愈怀疑,不由勃然大怒:某去若败,甘当军令!

司马懿见他怒,更不着急,便道:既将军要去,某也不要你签军令状,反而全力相助。

今可分兵两枝:公引一枝军先行,须要奋力死战;我随后前来接应,防其伏兵。

将军休急,今日已晚,次日进兵,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好使兵力不乏。

分兵已毕,但却不兵符。

张合急得搓手,但主将未兵符,无可奈何。

次日五更侵晨,张合便等在大帐之外;等到日上三竿,直要七窍喷火,大都督司马懿才率二子洋洋而来,升帐点兵,下兵符。

张合、戴陵即引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奋勇先进,到半路下寨。

司马懿留下大半军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

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密令细作哨探,闻魏兵随后追来,但每至半路而歇,知是司马懿不让真心追赶。

心中暗自着急,不由喃喃自语:仲达,仲达。

你只想送我安全返回汉中,未知某屡出祁山,是欲灭魏军,收复两京也。

拜托贤弟,默契一些如此之难耶!

是夜出帐观星,见关中分野有一将星其大无伦,暗淡无光,摇摇欲坠。

由是忽然大悟,猜出司马懿心思,不由大喜道:我道仲达既得古琴,必知我真实身份,因何不配合我军?却是原来如此!

可叹张合,你末日到矣。

观星已毕,孔明急回大帐,连夜唤集众将: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皆须以一当十,我以伏兵截其后。

张合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绝非一人可担王平、张翼二位将军,可引一万精兵伏于山谷;待魏兵赶上,任他过尽,汝等却引伏兵从后掩杀。

若司马懿随后赶来,张翼引军当住后队,王平截其前队。

两军须要死战,我自有别兵相助。

又唤姜维、廖化:与你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

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

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魏兵到来,锐气正盛,不可缠斗,只需且战且走。

只看关兴、张苞引兵来时,你等便回军赶杀,我自有兵接应。

又唤关兴、张苞:你二人引五千精兵,伏于山谷;只看山上红旗飐动,却引兵杀出,必破曹魏大军,生擒张合、戴陵。

孔明布下网地罗,诸将欣然受计,分别引兵而去。

张合、戴陵领兵前来,憋了一肚子怒气,骤如风雨。

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将接着,出马交锋数合,回马便走。

张合引兵追赶五十余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