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二集 诸葛八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来,好不容易突破魏军阻截以出险谷,至祁山后更累建大功。

今又新破魏国两位都督,杀敌数万,魏军皆丧其胆,致白日不敢出营,夜间不谈丞相名字。

大胜之际,何故宣回?

后主:朕有机密大事,关乎吴蜀生死,须与丞相面议,卿其勿阻。

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回相父。

使者径到祁山大寨宣诏,孔明受诏大惊,以为东吴陆逊为贪大功,又行前番吕蒙偷袭荆州故事,不敢耽搁,只得传令回军。

姜维问道:若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

孔明道:可分五路而行,添灶退军。

命长史杨仪传令各军,依计而退,绝不致有损。

镜头转换,魏军渭南大营。

司马懿止兵渭南,只待蜀兵杀至,便好再卖一阵,引孔明大军直入长安,先据关中,再图东进。

见孔明十余日不来,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

司马懿暗道:不知孔明兄又是在搞甚么!

莫非又没粮了?

于是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

回报一万灶,每灶七人,其兵则七万。

次日复令赶到下个营址查点灶数,回报两万余灶,军至十五万矣。

司马懿顿时明白,暗道:孔明如此玩弄,必是朝中有事,真欲退军也。

可惜,可叹!

不佑汉祚,此番出川,又成画饼!

于是顾谓诸将:吾料孔明添兵增灶,是以诈计佯作退兵,其实是引我追之,一举全歼。

某偏不如其所愿,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放孔明自回汉郑其后细作来报:蜀军退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

司马懿故作惊叹: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我也!

其谋略某不如之。

遂引大军还归长安,向大司马曹真报已退蜀兵。

曹真此时病重,闻报甚喜,便与司马懿引军还归洛阳。

画外音:司马懿出卖魏军,虽能瞒过曹真,但须骗不过张合。

适逢张合现在西凉收拾前番被魏延所败兵马,不在祁山,致使司马懿阴谋未漏,亦岂非意哉?

魏主闻知两位都督再退蜀相诸葛亮,大加慰赏。

因闻曹真病笃,亲往其府邸探望。

太和五年春,曹真去世。

明帝大哭,谥为元侯,由其长子曹爽继承爵位。

另分封曹真五子羲、训、则、彦、皑,皆为列侯。

按下曹魏,复蜀汉。

孔明徒汉中,因不折一人一骑,遂大赏三军。

事毕回到成都,入见后主,便问:陛下未知有何大事,急召臣回?

后主见相父奉旨即回,自是毫无反意,于是无言可对,忽灵机一动答道: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又恐相父军旅劳顿,伤损身体,故特诏回。

孔明:陛下言不由衷,且理由不通。

此必有奸臣谗谮,欲离间你我也。

后主闻言,欲为黄皓脱罪,即道:朕因错听苟安之言,一时受其蒙蔽。

令人往捕苟安,已投魏国去了。

今悔之不及,此后但凡军国大事,惟相父是听!

孔明无奈,于是深责蒋琬、费祎,不能规谏子诏,二人唯唯服罪。

刘禅数年不见相父之面,颇有舔犊跪恩之情。

又见其刚过半百便已双鬓斑白,顿生眷恋悲悯之心,自此稍离宦官内侍,始用心于政务。

孔明大慰,在成都停留数月,即辞帝还归汉中,整顿军马,屯田养战。

诸葛均闻兄长自成都回,携周岁之子诸葛望前来问安。

孔明大喜,对侄子好生关爱。

画外音:自诸葛均随黄承彦还归汉中,孔明便为其聘一妻一妾,妻为南阳林氏,妾为益州习氏,以接续诸葛家香火。

其后未待马均妻妾生产,唐妃又生次子诸葛企;因孔明自己本为刘氏,为使诸葛氏兴旺,便将次子过继给诸葛均。

其后蜀汉灭亡,诸葛企便以葛为姓;再后不久,诸葛瑾又将次子诸葛谦、三子诸葛乔使永安将军陈到送至成都,委托孔明照料。

孔明便将诸葛谦过继给诸葛均,蜀汉亡后以诸为姓;又将诸葛乔视为己子,蜀汉亡后恢复刘姓。

于是其诸葛家族七子:瑾生恪、谦、乔、融四子;亮生瞻、企二子;均生独子望。

除诸葛恪被吴主诛夷三族,诸葛融随之死难,诸葛瞻战死绵竹,其余谦、乔、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