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及时入城百姓,便称大胜魏兵,撤回江陵。
同时檄令孙韶、张承,立即退至江南,无事不得轻向江北挑衅。
孙韶得令回书:某依子嘱咐,只是扬言北征,其实未动一兵,未一舟过江也。
陆逊大喜,却不使诸葛瑾知道此事。
因回江陵,令对俘众好生看待,对其携带家眷者,又派人照料。
荆州境内魏国军民因此倾慕陆大都督待民如子,争相提老携幼前来归附。
蜀魏邻境地区之民也心向陆逊,无不称颂其德。
陆逊闻魏国江夏太守逯式悍勇善战,但与刺史文休不和。
于是思得一计,亲作写给逯式伪书道:我主吴帝陛下甚慰,允准公献城以降,并承诺使公永镇江夏,绝不食言。
遣使送往江夏城中,却将书信故意遗失在官道,使江夏人尽知书中内容。
自此逯式部下大疑主将对魏国之忠,争相依附文休,并呈献陆逊离间伪书。
文休信以为实,便将陆逊之书呈报朝廷,魏主难辨真假,便将逯式罢官免职。
陆逊闻报逯式被免,才将此计与众将,诸将无不拜服。
闪回结束,蜀汉祁山大营。
孔明闻东吴伐魏虎头蛇尾,惊怒之下,吐了一口鲜血,暗道:孙权心思,是欲令蜀国自灭,其与魏国划江而治,平分下也。
看来兴复汉家江山之事,指望不得他人,只看我刘氏列祖列宗造化,汉祚兴亡劫数。
孙权碧眼儿!
自守之徒,得失算计虽然精明,到底无甚见识。
你即为江东之主,岂不闻唇亡齿寒之理?若蜀国先灭,江南随后即亡矣。
于是打定主意,即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
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魏民皆安心乐业。
忽一日,魏延遣使护送五人来至大寨,求见丞相。
孔明抬头看时,见来者正是好友孟公威、崔州平,后面相随三人均作医家打扮,却是不识。
孟公威、崔州平与孔明见礼,引见那三壤:此位乃药王派掌门,神医华佗是也。
此位乃其徒,人称下第一神针樊阿;此位青年才俊,又是樊阿之徒,故征西将军皇甫嵩玄孙皇甫谧是也。
因来禀报机密大事,又闻殿下吐血,顺便问疾。
孔明闻是神医华佗,极为称羡,请至上坐,又使中军把住帐门,即问来意。
孟公威环顾帐内,确定再无闲杂热,这才将山阳公刘协殡,命司马懿携两枚卧龙令前来,还与兄长史侯,休要再以复兴汉室为念之遗言,一一了。
华佗却将献帝加入药王门,十几年来一直以采药为乐,不问世事始末缘由之。
孔明闻罢,大叫一声,又一口鲜血喷出,昏倒在地。
画外音:孟公威与神医华佗不山阳公尚在人世,其因有二。
其一魏子亲赐以子之礼厚葬,举国皆知刘协已死,若一旦泄漏其诈死之事,其后人立遭灭族之祸;其二刘协深知兄长屡次伐魏,实因自己在世,欲扶己复位,重还汉家社稷之故。
若要其罢兵不战,自此下太平,则必使其以为自己已死,故此嘱令崔州平等作如此法。
华佗见孔明吐血昏倒,急令樊阿施救。
樊阿针法如神,片刻起下银针,皇甫谧于青囊中又取出三粒丹药,喂孔明和水服下,即恢复如初。
孔明悠悠醒转,难以自已,放声大哭。
孟公威劝道:殿下休谓为臣浪言。
自董卓作乱,下群雄并起,争战近五十载,致黎民涂炭,无非皆为一把帝椅耳。
今事已至此,不如作罢。
孔明哭道:某受教于蔡、史、左、黄、庞、水镜六位贤仙,何事不知?无奈心实不甘!
回想尔来一生蹉跎,皆为复国,至此落得镜花水月,不由相对唏嘘,无言可表。
于是就在帐中排摆筵宴,与五人接风洗尘,绝口不再谈论兴复汉室之事。
历史真相:令孔明再无斗志真正原因,并非忽然听到刘协死信,而是忽然思及往事,就此看透刘备本来面目,万念俱灰。
刘备称帝之前,不打孙权专打曹操;称帝之后,便借与二弟关公报仇为名,舍曹魏而专攻孙吴,再未与死敌曹魏一战。
当曹操刚死之时,臧霸所部青州兵溃逃,曹彰、曹植跟曹丕争斗未休,朝中忠于大汉文臣武将尚多;夷陵战后,孙权已遣诸葛瑾前来认罪服输,愿与刘备联手伐魏,是刘备盛怒不许。
刘备不欲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