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四集 深谷大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其因甚明,是明知献帝刘协尚在人世,怕来魏之后,自己帝位不保也。

刘备既死,尽管孙吴咄咄逼人,孔明为北伐中原,依然重修孙刘联盟,甚至承认孙刘“二帝并尊”

对于曹魏,孔明则是咬紧牙关拼命征伐,尽管终使蜀汉山穷水尽,因献帝仍存,也只能在所不惜。

又因司马懿现掌曹魏兵权,尚有一线之机,便当尽力而为。

但孔明深知,自曹操三代祖孙,皆未肯真正信任司马懿,“三马并曹”

之梦,曹家三代亦未曾片刻忘却。

先是曹仁、继之曹休、然后曹真、其后曹爽,实掌魏国全军大权,未曾一刻放手。

只在抵御外敌之时,方使司马懿掌其一旅,且受曹家监督控制。

司马懿虽心存汉室,若孤注一掷率兵叛魏投蜀,其帐下军将谁肯从之?到时身败名裂,阖族遭诛,亦只在眼前之事。

只可惜不佑汉,今亲弟刘协崩逝,故孔明心力交瘁,期望破灭。

再经孟公威一言点醒,由此看透红尘。

镜头转换,复魏营。

司马师入告其父:蜀兵劫去我许多粮米,今又屯田于渭滨,是为国家大患。

父亲何不与孔明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

司马懿闻听长子提醒,忽然惊醒,心中暗道:今我营中诸将,郭淮、孙礼虽是曹真心腹,乃外姓之将;惟夏侯霸、夏侯威、张虎、乐綝,更有秦朗,皆为曹氏核心人物,此时不借刀杀之,更待何时?不杀比,孔明不能东进,且无以弱魏。

想到此处,忽报魏延前来骂战。

众将忿怒,俱欲出战。

司马懿喝退众将,只令二子领兵前去,私下吩咐,如此如此。

司马师令弟司马昭押阵,自上前单挑魏延交战,战罢十合,低声嘱道:公可诈败,回去告知诸葛丞相,来日做好埋伏约战,某将尽卖曹家宗室之将,与你诛杀。

罢,招数一变,陡然加急进攻,连扎三枪,主刺咽喉,捎带两肩。

魏延大喜,遂卖一个破绽,叫一声:司马儿厉害,某不是对手!

虚晃一刀,拨马败回本营。

司马师回营报:魏延刀法不乱,诈败诱敌,儿故不追。

司马懿佯怒:似你这般胆,何时才能兔蜀兵?今且寄罪,再不相饶。

诸将听真,蜀将下次再败,定要趁势掩杀!

我众彼寡,某以大军济之,便如排山倒海,则必大胜。

众将齐声领诺,司马懿这才气愤稍解。

魏延诈败回营,面见丞相,将司马师在阵上之言了。

孔明甚喜,又燃起三分希望,遂令魏延先回本帐休息。

遂令李丰储运粮草,一边请崔州平及华佗师徒等人,骑马到祁山周围游猎散心。

实是亲自去察看地形,以备埋伏。

行至渭河以南,引众惹高览色,心怀为之一畅。

忽见两山之间现一深谷,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谷内却是一马平川,可容纳两三万人。

孔明回问军士向导:簇何名?

答:簇形若葫芦,只有入口,这头进得去,那头出不来,唤作上方谷。

孔明大喜,谓崔州平道:上方谷进得去出不来,正是设伏歼敌之绝妙地带也。

于是回归大营,立即传令诸将:命马岱悄悄引兵至上方谷,在谷中平川之地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复将硫磺、火药等埋藏谷中;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

又命姜维、廖化各引五千人,伏于谷地两侧高山草丛之中,多备弓弩火箭。

众将领令而去,设下罗地网,一切准备停当。

次日侵早升帐,孔明又叫大将魏延:你去司马懿营前搦战,准败不准胜,如此如此,将魏兵悉数引入上方谷郑

又唤高翔:将木牛流马各装米粮,于山路上往来行走。

如被魏兵抢去,便是大功。

分拨已毕,自引一军而出,近上方谷处下栅。

夏侯惠、夏侯和探知蜀军动静,一齐入寨,禀告主帅: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令其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

司马懿却摇头道:此必又是孔明之计,不必理会。

二将:都督如此疑虑,敌寇何时得灭?我兄弟二人,当奋力死战,以报国恩。

司马懿见其主动请战,心中暗喜,抚慰道:既如此,你二人可分头出战,我使张虎、乐綝助你,更有秦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