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四集 文鸯蒙冤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前去向领孟观报功。

孟观遣人传宫禁,惠帝诏命悬挂城门,曝尸三日。

杨骏悬曝尸同时,司马玮、司马繇、孟观、李肇等受贾后密令,又各自引兵前去诛杀杨骏亲戚党羽,全城大索。

于是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武茂等族人亲信全部被执,并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亦都诛灭三族,斩于市曹。

一时之间,洛阳城杀人数千,满城血雨腥风。

杨骏一党,只有侍中傅祗提前至宫中告,以功折罪,免予追究。

镜头闪回,杨骏伏诛次日清晨。

字幕:于海生,齐国聊城人。

东夷校尉文鸯府中马夫,东安王司马繇所安插卧底。

于海生贼头贼脑溜进书房,自书箧中找到杨骏写给文鸯书信,如获至宝。

于是揣入怀中,潜出府门,偷偷潜入东安王府,交给主人东安王。

司马繇览书大喜,即以此为证,入奏贾后:文鸯乃杨骏余党,不可使之漏网。

贾后因文鸯并非己党,亦不多辨,即代惠帝下诏,令孟观前去缉拿,夷其三族。

画外音:东安王司马繇本是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外孙,其深恨当年文钦与文鸯父子背叛诸葛诞,致使外祖败亡,终被屠灭三族,故此常欲为外祖全家报仇,今日方得其便。

文鸯之父文钦当年被诸葛诞冤杀,只谓子报父仇,乃是道循环,未料诸葛诞亦有后人为其报冤,真乃是应了“冤冤相报,何时是了”

之言,那也是难以清孰是孰非的了。

闪回结束,洛阳城中,禁军出动。

孟观领了皇后贾南风之命,引禁军到了文鸯府宅,先命团团围住。

因惧文鸯武勇,恐其反抗,即先令传旨官入府,如此宣读子诏令,改动数字,骗其就缚。

文鸯亦知京中大乱,闻皇帝有诏至府,不疑有他,尚以为是诏命自己率府中部曲平乱,即令家仆在庭院中排摆香案,跪听诏旨。

传旨官:皇帝诏曰,东夷校尉文鸯勾结反臣杨骏,罪在不赦,命令自裁,钦此!

文鸯听罢,这一惊非同可,急怒而起,一脚踢飞香案,叫道:太傅谋反,与某家何干?尔等妄捏罪名,屠害忠良,某却不服!

罢回手,自墙上摘下打将钢鞭,一个箭步跳入院中,使个夜战八方之势,向周围扫视张望。

传旨官当场吓瘫在地,满院禁军见文鸯如此,无不气为之夺。

文鸯立于庭院,挥手一鞭,将院中假山削去半个山头,直飞出丈远,落地砸个大坑。

大叫一声道:哪个敢来拿我?

声如惊雷,地为之变色。

话音刚落,忽闻身后哭叫连。

回头看时,却是东安王司马繇趁孟观在前院传旨,自带五十名禁军从后门直进内宅,将文鸯妻儿奴仆百余口拘到前院中来,故此哭剑

司马繇冷笑:东夷校尉,莫非你要抗命造反不成?

文鸯:东安王,某与太傅杨骏无涉。

你放我家,某便随你上殿见陛下评理。

司马繇回唤于海生上前,对文鸯道:将军可曾识得此人?他出杨骏亲写书信与你,影共议大事”

之语,难道不是铁证如山?

文鸯知道百口莫辩,沉声道:东安王,你自忖单凭这几百禁军,能擒住文某乎?

司马繇以言激道:你便有当年吕奉先之勇,那又如何?将军初叛曹魏,再叛诸葛公,三叛东吴,今欲四叛晋国耶?便是你逃出洛阳,下岂有容身之地!

今若伏法,依然身为晋臣,名留青史。

某念将军前有平灭秃鲜卑之功,可于陛下驾前保你妻儿无恙,后嗣不斩。

若是侍勇顽抗,则此一百余口,皆乃枉死于将军钢鞭之下也。

文鸯被他一番话激住,左思右想,肝肠寸断,仰长叹:列祖先父呵!

某当年不死,至有今日结果,真是有辱先人。

恨不当日死于城陷,留作今日之羞!

又盯视司马繇问道:公适才令某“后嗣不斩,爵禄不绝”

之语,言出如纶否?

司马繇:某乃宗室亲王,当着这许多人之面,岂有食言之理?

文鸯:那便好。

某将这颗级献于阁下,以释诸葛公之恨罢了!

罢撒手扔鞭,抽出肋下宝剑,向颈中一勒。

可叹一员当世无敌虎将,落得这般下场。

与此同时,却听人丛中一声惨叫,又一具尸体倒地。

司马繇扭头观看,原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