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九集 逼反流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如此,事不宜迟,兵贵神。

我兄弟休待成都兵来,占绵竹为上。

李特:贤弟之言,正合我意。

弟可秘聚七千精卒,趁夜袭其城外大营。

我率大军继弟之后,趁乱取城,必可一战获胜。

当夜定更,正逢朔日,月黑风高,繁星不明。

李流率七千壮士衔枚而进,一声呐喊,拔开鹿角,杀进营内,放起火来。

费远等毫无防备,又不知对方究有多少兵马,自相扰乱,于是大败,被火烧死者十有八九,余者弃城而逃,跑回成都。

李特率领大军继进,一鼓作气攻下绵竹。

然后更不停歇,驱兵大进,直至成都城下,四面围住,三面攻打,昼夜不停。

赵廞见费远败归,又见李特引兵攻城甚急,惊惧万分,寻思百般,无计可施。

费远、李宓、监军祭酒张征等见事不谐,趁夜破城出逃,文武官员一夜间全部跑散。

赵廞次晨升殿,见左右并无一人,知道大事已去,只得悄悄开了南门,与妻子儿女乘船逃走。

守军见主将走了,便大开城门,迎接李特大军进入成都。

李特放任士兵大肆抢掠,屠杀西夷护军姜、长史袁治全家,又尽诛赵廞所置官吏。

过了数日,赵廞随从朱竺在广都将主人杀死,将其级来献李特兄弟。

李特于是向朝廷拜表,遣牙门王角、李基前往洛阳,向子陈述赵廞抗旨不遵,袭杀钦命刺史,自封益州牧,又尽诛朝廷百官等罪状。

镜头转换,京都洛阳。

王角、李基进京,求见建始皇帝,呈上李特奏表。

司马伦览表大惊,便与孙秀商议,急下诏旨:命梁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假节,兼任护西夷校尉、益州刺史,前往接管成都。

字幕:罗尚,字敬之,荆州襄阳人。

初被荆州刺史王戎引为参军,参与灭吴之战,立有大功,历任尚书郎、武陵及汝南太守,太康末年迁梁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

罗尚领了子诏命,与部下督牙门将王敦、上庸都尉义歆、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一众文武官员,率梁州军七千多人入蜀。

消息传到成都,李特大惊,与弟李流言道:本以为杀了赵廞,为朝廷除一大害,子应命我为益州刺史,不料反派罗尚前来。

我欲引兵相拒,可乎?

李流:兄长不可。

弟素知梁州军勇悍,且罗尚手下猛将众多,我兄弟若与之相抗,无异以卵击石。

不如奉旨,迎其入蜀,尚有拥戴之功。

李特从之,遂命李骧:我今搜索库中金银,以为觐见之礼,弟可赍之,远出绵竹城外百余里,去路上迎接罗桑须要恭敬有加,休失了礼数。

李骧奉令,引五百部从远迎罗尚于途,献上珍宝古玩。

罗尚大喜,即命李骧为骑督,自率大军随其进入成都。

李特及弟李流早已北上迎于绵竹,以牛酒犒劳梁州之军,并于城中大设筵宴,为刺史大人一行接风。

酒至兴阑,宾主尽欢。

王敦、辛冉见李特兄弟勇武非凡,趁更衣之时暗劝罗尚:李特乃流民出身,平生专作盗贼,目无朝廷王法。

今应趁其兄弟皆会于此,尽命杀之,否则定是后患。

罗尚饮酒正欢,不纳其策,复归于座郑

辛冉怏怏不乐,因与李特旧为相识,便负气离座,来向李特敬酒,并冷笑道:你我故人在此相逢,倒是奇遇。

以兄所谓,吉乎,凶耶?

李特陡闻此言,不由深疑且惧,勉强笑道:他乡遇故知,自是吉庆之事。

辛冉一饮而尽,手拍李特左肩:但愿兄弟心口如一。

若生他念,则是异地逢旧仇也。

罢冷笑不止,还归己座。

李特暗自品味辛冉弦外之音,便知今后之事,绝非和平共处之局,暗加心。

字幕:晋永宁元年三月,成都。

新任益州刺史罗尚引军到达成都,升殿高坐,于是重置百官,明价卖官鬻爵。

罗尚为人贪婪,听信人,却又缺乏决断,益州百姓深受其害,于是作歌传唱。

其歌略云:

尚之所爱,非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正。

富拟鲁卫,家成市里;贪如豺狼,无复极已。

蜀贼尚可,罗尚杀我。

平西将军,反更为祸。

时有汶山羌人流民,无法忍耐迫害,于是起兵反叛。

罗尚派大将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