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以易占而知之。
桓温亦善易博者,若无十分把握,必不为之。
某但恐克蜀之后,反致恒温坐大,于朝廷耳。
众臣多为玄学之士,乃服其论。
字幕:永和二年,冬十一月。
桓温见朝廷久不回复,亦知难有结论,便决定不候帝旨,径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西进,命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
次年二月,晋军西越夔关,进入蜀境。
经过鱼腹浦时,桓温坐在马上,远见前面江边乱石丛中,忽有一阵杀气腾起。
桓温恐中蜀军埋伏,约住军马,令唤本地土着来问。
不移时,军士将土着唤至。
桓温问道:前面可有西蜀军马驻扎?
土着:回将军,前方只有七八十堆乱石,并无军队驻扎。
我等幼时在江边玩耍,父母皆力诫不许入那石阵之中,恐不能出也。
桓温:因何有此古怪?
土着:曾闻故老相传,此乱石乃是蜀汉丞相入川时所布八阵图,以当吴军。
当年汉先主刘玄德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东吴大都督陆逊欲在此入川,则遇此石阵而回。
桓温大惊,重赏土着,止住大军,独引十数骑卫兵,下得山坡,直入石阵中观看。
当时日且将坠,但见杀气自地而起,怪石嵯峨似剑,重叠如墙,江涛汹涌,浑似战鼓之声。
桓温观罢,赞叹不已,对诸将道:孔明先生闻说是南阳庞德公、司马德操弟子,鬼谷门传人,学究天人。
今观此阵,真乃不世奇才,恨某生不逢其时,不能以师事之。
于是引兵直出,至于青衣。
汉主李势闻报晋军入川,不由大惊,急命大将李福、昝坚率军赶赴合水,抵御晋军。
汉军既出,商议御敌之策。
诸将皆进言道:晋军远来,地理生疏。
我军宜在江南设伏,待其半渡而击,则桓温必为我所擒。
昝坚却道:我闻桓温善于占卜,必能料我设伏,彼若将计就计,反为不美。
不如引兵向犍为,据坚城以拒之,可保万全。
于是不听众将之论,从江北鸳鸯琦渡江,向犍为开进,与晋军异道而行。
三月,桓温兵至彭模,打探蜀军皆向犍为,于是复聚诸将,商议行止。
诸将皆欲分兵两路,东西并进,以分汉军之势。
先锋袁乔急出谏道:末将以为切切不可。
今我悬军深入,当集中兵力,以期一战而定。
若分两路而进,其中一路落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
桓温以为善计,遂留参军周楚、孙盛将兵二千看守辎重;自亲率步兵二万,令皆弃其釜甑,每人携三日军粮,以示无还归之心,直趋成都。
汉将李福回军袭击彭模,被孙盛等人击退。
而桓温则三战三胜,一路击败李权等汉军拦阻,进逼至成都城下。
昝坚赶到犍为,未遇晋军,已知上当,便从沙头津渡江还军。
行至半路,哨马来报:晋军已攻至成都城外十里陌,兵临城下矣。
昝坚唬得亡魂皆冒,急率军兼程倍道来救。
未曾接战,已军疲力沮,势成强弩之末。
桓温闻说汉军衔尾而至,便令袁乔回军袭之。
昝坚部不战自溃,四散奔逃。
至此汉军两路兵皆溃,成都只余孤城,再无援兵。
汉主李势无奈,只得集结成都所有兵力,引出城外,布于笮桥,来与晋军决战。
两军会战,各不相让,呐喊响于四野,军鼓号角震天。
当时战况惨烈,晋军前锋失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箭矢甚至射至桓温马前。
晋军诸将皆惧,意欲退兵,高喊鸣金。
鼓吏却手慌脚乱,闻令而误击前进号鼓。
袁乔闻鼓,拔剑在手,乘势督促军士奋战。
军士至此已无退路,于是奋力冲突。
十余次冲锋之后,汉兵溃退,四散奔走。
晋军终于反败为胜,大败汉军。
桓温趁胜攻入成都,令纵火焚毁小城。
李势乘夜逃走,远遁九十里,收集败军,因见部众人人惶惧,无复斗志,于是长叹数声,终于决定投降。
遂遣使先送玺绶至桓温军门,后约期背缚舆梓,前来归顺。
桓温接受投降,焚梓受玺,令人将李势送往建康。
晋帝不胜之喜,封李势为归义侯,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