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内,扯起吊桥,闭门不出。
当夜,慕容麟引部从登上城楼,依照事先约定信号,点燃三堆篝火,令人打开城门。
慕容令在城外见到篝火,知道兄弟已经得手,不由大喜,遂亲引军前来夺城,使慕容麟所留五十名骑兵紧随身后。
待到城下之时,只见城门大开,一个守军也无。
慕容令愈信兄弟诚心助己,遂将马一纵,直入城门。
那五十骑随之而进,身后步军跟入不及。
慕容令方入瓮城,忽听一声炮响,火把大举,照如白昼。
慕容亮引军三面排开,将慕容令及五十骑围在当中,笑道:叛国之贼!
你今自投罗网,已入我瓮中,还有何说?
慕容令大惊,高声喝喊:我弟慕容麟何在?
话犹未了,身后一人应声答道:奉慕容麟之令,杀你之人在此。
人随话到,刀随人落,已将慕容令挥于马下,瞬时身异处。
来者非别,正是慕容麟所留五十骑中领,自也武艺不俗,刀法精奇。
慕容麟在城上见斩了兄长,这才下城言道:父亲向来宠爱于你,说你足智多谋,远非我等兄弟能比。
今日如何,还不是死于我手?
慕容亮闻得此语,厌恨不已,不去理他,只将手中大刀向空中一举,代替军令,引三千部众杀出城外,将慕容令级高挑于旗杆之上,向城外诸军叫道:慕容令谋反,已被斩杀!
尔等还不归降,更待何时?
众兵见果是主将级,不由一哄而散。
画外音:王猛一生光明磊落,所用之计亦都堂堂正正,唯因妒忌苻坚对慕容垂宠信,用此离间之计害之,算得上是阴毒至极。
故亦因此伤了阴德,致令自己折却不少寿算,英年早逝。
论说此计必是百百中,绝无失算;争奈秦王苻坚乃宽容爱才之君,竟至对慕容垂推诚相待,绝不信其造反,方未中计,留了慕容垂一命。
即便如此,以慕容令之聪智,毕竟还是终未识破,复又摊上这样一个奇葩兄弟,可叹身死。
王猛毒计如此,乃其一生之短。
镜头转换,按下秦燕,复说东晋。
秦王派王猛伐燕,攻克洛阳,消息早已传至江南。
晋大司马桓温闻报,急聚部下问道:秦国伐燕,公等以为究竟如何?
司徒长史车胤道:邺必亡矣!
我之家属皆在河北,兹亦将为秦虏。
桓温惊问:公何如此言之凿凿?
车胤答道:某尝学星占,且好验古。
昔吴国伐越,史墨曾道:“不及四十年,越必吞吴,只因越得岁星临照。”
杜预注道:“此年岁星在吴、越分野,而吴先兴兵,故受其殃。”
其后越果灭吴。
岁星乃东方木精,苍帝之象,所在之国不可伐,但可以伐人。
今福德在燕,而秦兴兵伐之,必灭其国。
然秦虽得志,而燕国复兴,亦不过一纪之间耳。
桓温虽通易卜之术,但闻车胤妙论,便即无语以对。
于是又问郗:若果如车公所云,今王猛伐燕,则势在必得。
倘其破燕,必有窥觎江南之意,我则以何计防之?
郗:可徐、兖二州民夫,筑长城于扬州广陵沿江之地,明公亲率重兵镇守广陵,则秦虽有百万之众,亦不能飞渡。
便是当年曹操、曹丕父子,亦只能望而兴叹者是也。
桓温因前番不听郗再三劝谏,以至北伐大败,一直深自愧悔。
此时听罢此计,深然其妙,即遣使徐、兖二州役夫两万,使筑长城于广陵,未经百日而就。
桓温观长城于江上,心甚喜悦,于是引领众将徙镇广陵,以防秦军来犯。
当时长城虽修筑完成,但因征役频繁加之疠疫并,民夫死者近半,因此百姓无不怨嗟,于前番北伐兵败之后再次归罪于桓温。
时有秘书监孙盛字安国,奉晋简文帝之命作《晋春秋》,直书时事。
因见桓温枋头之败,又作广陵长城,使百姓苦役难当,于是直书其事于《晋春秋》之中。
桓温闻之而惧,唤从事王珣前去长沙巡按,收孙盛父子前来。
王珣领命,带随从至于长沙,称孙盛收受百姓贿赂,以槛车收其父子送至广陵。
桓温私见孙盛,问道:卿作《春秋》,贬我不堪。
某与你向来无仇,何敢直书我失!
孙盛毫无惧色,昂然答道:我作《春秋》,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