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兄弟不义,骨肉相残,我只愿就死,要那财宝何用?
吕又问:既无财宝,则玉玺所在?
杨后冷笑道:你们兄弟将那皇帝换得如此频繁,要那玉玺何用?某已毁之矣!
吕见杨后美色绝伦,生气时尤其令人生怜,于是欲纳为妻,遂吓唬其父杨桓:卿劝令爱归附于我,则共享富贵。
若是皇后自杀,则祸及你全家。
说罢,带兵而去。
杨桓害怕祸及全家,遂劝女儿改嫁吕。
杨氏大怒道:父亲卖亲女于氐奴以图富贵,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说罢哭向内廷,悬梁自杀。
杨恒想起吕临去之言,不由大惧,于是领其部众家眷,连夜出城,走奔河西去了。
吕纂叔父巴西公吕佗、弟陇西公吕纬当时在北城。
有人劝说吕纬:吕欺天叛上,士众不服,明公凭兄弟亲情举兵起义,姜纪、焦辨在南城,杨桓、田诚在东苑,皆乃故将,何愁不能成功?
吕纬信以为然,于是整兵,对吕佗说道:吕隆、吕弑君叛逆,我叔侄当为陛下报仇。
昔齐国田恒叛乱,孔子乃邻国臣子,且向哀公直言,况今祸起萧墙,我等反而坐观耶!
吕佗欲从,还于内室,向妻梁氏索讨戎甲。
梁氏问明原因,因而制止道:吕纬、吕皆是你兄长之子,无分厚薄,公为何弃吕而助吕纬,以为祸哉?
吕佗大悟,于是出对吕纬说道:吕大事已成,占据武库,拥有精兵,难以图谋。
况我老矣,无能为也。
吕弟吕邈劝说吕纬:吕纂诛杀兄弟,吕隆、吕顺应天意民愿,实欲尊拥明公也。
先帝诸子中明公最长,四海颐颐仰慕,士民皆无异议。
吕隆、吕虽不知好歹,终不会以孽生代替正宗,另谋异于众望者。
望明公不要犹疑,便请入京赴位可也。
吕纬信之,于是不理吕佗,便遣吕邈代己前往和吕隆、吕结盟。
吕邈进宫面见兄吕,说如此如此,然后还报吕纬,说吕隆愿将皇帝之位让之。
吕纬大喜,只率数名随从进城,被吕捉住,立时杀死。
吕纬之乱既平,吕隆遂即帝位,谥吕纂为灵皇帝,葬于白石陵。
镜头闪回。
当吕光诸子争立,以至国内大乱之际,李暠正式出场。
字幕: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
自称西汉名将李广利十六世孙,时为北凉主段业治下大将,封敦煌太守。
李暠家族世代皆为豪门大族。
高祖李雍、曾祖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祖父李弇则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父亲李昶不幸早逝,李暠乃其遗腹子。
李暠少时十分好学,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器度优雅,通读经史,擅长文辞,年长后更精通武艺,并研读《孙子兵法》。
隆安元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
李暠另有同母异父弟宋繇,亦仕北凉主段业,在朝担任中散常侍,深受段业器重。
敦煌太守孟敏病故,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认为李暠性情温和坚毅,能施仁政,遂公推其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联名上书奏请。
段业从之,进号李暠为冠军将军、安西将军、兼任护西胡校尉,并领敦煌太守。
右卫将军索嗣进言:李暠在敦煌极得民心,主公不可让其在敦煌久留,以免养成大患。
段业却又听之,乃命索嗣代替李暠担任敦煌太守。
索嗣领命,率五百名骑兵前往敦煌任职。
距离敦煌城二十里时,派部将前往城中,通知李暠前来迎接。
李暠准备出城迎接,郊谷县令张邈劝阻道:今凉王政务衰颓,段业昏庸懦弱,此正是英雄豪杰有所作为之时。
将军今据建国之资,怎可拱手送给别人!
索嗣依仗本郡土着,谓百姓定会归附,绝不料将军敢于阻击。
将军若引兵袭之,可一战而定。
李暠闻此,犹豫未决。
张邈同母弟宋繇在侧,亦附和其兄道:将军乃烈烈丈夫,恩义布于凉州,今若亲将级交给索嗣,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李暠决心始定,说道:我自幼便无宏远之志,故守任于此,未料郡中士人如此推重。
适才说要出迎索嗣,因不知诸士人部将之意耳。
于是先派宋繇前去拜见索嗣,以恭顺谦逊之意待之,善言卑辞稳定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