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二集 劳燕纷飞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心选派下属官吏辅佐。

慕容垂临终时遗令,命慕容宝继皇帝大位,必立慕容会为太子方可。

慕容宝当时千应万允,一旦登基,则因宠爱幼子濮阳公慕容策,便有违背前诺之心。

于是便即召集宗室重臣,将先帝遗命及己意一并说出,诏命众议。

长子长乐公慕容盛自以为比慕容会年长,便以慕容会先于自己为耻,于是率先出班,极力赞成立慕容策为嗣。

慕容宝又问赵王慕容麟、高阳王慕容隆,二人奉承慕容宝旨意,亦赞成立慕容策。

慕容宝于是策封慕容策生母为皇后,慕容策为皇太子,慕容盛、慕容会晋升为王。

慕容垂在世之日,因建都江北之中,故此四边威服,皆奉为正统宗主。

今慕容垂既死,秦、河、雍、凉诸侯皆怀异志。

晋永和二十一年六月,三河王吕光闻燕主已亡,遂即皇帝大位,以世子吕绍为太子,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元年;设置百官,遣使拜秃乌孤为益州牧。

乌孤谓凉王使者道:吕王称帝,倒也当得。

但其诸子贪淫不仁,三个外甥又为人暴虐,远近皆知,万民愁怨。

孤岂可违背百姓之心,受此不义之封!

于是留其鼓吹、羽仪等赐,谢遣其使,不受封爵。

当年同月,代魏左司马许谦上奏魏王拓跋珪:臣闻近来国内凤凰来仪,蛟龙屡现,此乃大王之德,方使国内有此祥瑞。

今燕军刹羽而归,燕主晏驾,皆天意属于大王。

大王德并唐虞,明越文武,可即皇帝大位,以安士民。

群臣亦皆附议奏请:司马之言是也,请大王顺从民意。

魏王从之,于是称尊号即皇帝位,国号大魏,改元皇始元年。

七月,拓跋珪建天子旌旗,加封大臣,开始准备攻取后燕,占领中原之地。

北魏皇始元年八月,拓跋珪亲率十万大军南出马邑,越过句注,南攻燕国并州,同时又命上将封真率偏师二万,进攻幽州。

魏军大进,一路旌旗络驿数百里,鼓舞前行,人屋皆震。

至于阳曲,拓跋珪登上西山而望,观并州城阙不远,即大驱军马进,进至晋阳。

燕并州牧、辽西王慕容农闻魏主引举国之兵前来,不由大惊,急引兵列阵出战。

因措手不及,而且军无斗志,只一战便大败亏输。

慕容农欲引兵归还晋阳城,不料城内守将司马慕舆嵩叛燕降魏,闭门不纳。

逼使慕容农率众东走,还奔中山。

魏将长孙肥率众追击,慕容农妻儿被掳,只率三骑逃回燕都。

拓跋珪于是攻取并州之地,并置官员治理;随后命于栗磾及公孙兰等将率兵五千,先去暗中开通昔日韩信井陉故道,并在十月取道于此,突然大兵临于冀州,突袭进攻中山城。

燕王慕容宝闻魏兵突至,急与众官议于东堂。

众臣有说宜拒险而阻敌兵者;有论宜令郡县聚民筑堡,坚壁清野自守者,众论不一。

赵王慕容麟:魏兵初来,锐不可当,我宜婴城自守,待魏兵之蔽而乘之,此为上计。

慕容宝以之为然,遂命修城积粟,悉以军事委付慕容麟,使其调遣诸军,守城拒魏。

拓跋珪见中山城固难破,于是先攻常山,一举拔之。

常山以东各郡县纷纷弃城而走,或率众投降,仅余中山、邺城及信都三城。

拓跋珪见中山燕军全力拒守,遂对诸将说道:中山城固,急攻则伤士众,久围则费粮,不如先拔信都,然后引得胜之兵来图中山。

于是放弃进攻中山,改取邺城及信都二城,引军向南,屯于鲁口。

燕高阳太守崔宏不敢力拒,率本部军走奔海渚。

魏主素闻其贤,遣部将追获劝降,命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共掌机要,创立法度,制定律令。

博陵令屈遵亦降魏国,魏主以其为中书令,出纳号令,并总管文诰等事。

皇始二年正月,拓跋珪进攻信都,燕守将宜都王慕容凤弃城出走,信都归于魏国。

拓跋珪复令人持诏通知拓跋仪,使并力攻打邺城。

此时镇守邺城者,乃是燕先帝慕容垂之弟,当今皇叔范阳王慕容德。

闻拓跋仪引二万军来攻,便使南安王慕容青率一万五千精锐,趁夜间出城袭击。

慕容青直入拓跋仪大营,杀六千人,魏军大败而走,退驻新城。

燕军战胜,志气大振。

慕容青等于是请求添兵乘胜追击,趁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