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集 文豪造反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承之等人进入黄金,仇池将领蒲早子、薛健等人复退守下挑。

萧思话先曾派行参军王灵济率部出洋洋川,由此进兵南城。

仇池陵江将军赵英据险坚守,被王灵济打败,赵英亦被晋军生擒。

因南城空虚,缺乏军需物资,王灵济率军返回,与萧承之会合。

元嘉十年三月,萧承之率众进据峨公固。

杨难当遣子杨和率赵温、蒲早子及左卫将军吕平、宁朔将军司马飞龙诸将,率步骑万人横跨汉津结寨,营寨之间建浮桥相通,全力进攻萧承之。

当日大战,仇池氐兵合围数十层,双方短兵相接,弓箭不施。

仇池兵皆穿牛皮战甲,戈矛无法刺穿。

萧承之命军士将手中长矛截短为数尺,皆斜截尖刃,近身抵于敌兵,复以右手大斧捶击,则一支长矛化作十余匕凿,皆能刺穿仇池军胸肋。

仇池军抵挡不住,于是大败,焚营逃走,退据大桃。

闰三月,萧承之及裴方明率军至大桃,龙骧将军杨平兴、幢主殿中将军梁坦亦引军而至。

宋将合兵,直接进入角弩追杀,仇池氐军复大败而逃,被杀伤俘获极众。

萧思话引中军进驻南郑,在葭萌水建立戍城,遣使至建康,向文帝刘义隆报捷。

刘义隆接到汉中捷报大喜,诏授萧思话持符节,进封宁朔将军,任太子屯骑校尉。

又令萧思话上表,详细陈述平定汉中始末经过,令史官记载于册籍。

仅凭汉中一战,萧思话“逃跑将军”

丑名终得洗雪,反为刘宋朝盖世功臣。

镜头闪回,复说江南名士谢灵运。

萧思话立功汉中同年,谢灵运因牵连农民谋反之事,被杀于广州,终年四十九岁。

纵观谢灵运一生,隐而又仕,仕而复隐,至于仕而不专,隐亦难久。

谢灵运酷好旅行探险,山水诗匠心独运,自成一派,死之太早且不明不白,诚为可惜也。

谢灵运因宋文帝仅将自己作为文人对待,不委以朝政重事,心中不喜,早于元嘉五年便称病回乡,游玩宴乐集会赋诗,日以继夜。

御史中丞傅隆因此上疏弹劾,便被免除所有官职。

谢灵运自以为乐得清闲,遂与同族兄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因相互欣赏文章而结好,共同游山水,时人称其为“山水五友”

谢灵运依靠祖父辈所遗资财,生活富足,且有上百先人门生故吏与其往来。

其喜好游山陟岭、纵情山水、开山造湖,但凡游山必要探寻险峻幽深,不畏险阻,无所不至。

为便于登山,自创木屐,前后齿皆可装卸,后世称为灵运屐或谢公屐。

谢灵运大兴劳役,曾从始宁南山到临海一路伐木开道,临海太守王琇闻之,以为山贼来袭,甚为惊恐,后来得知来者乃是谢灵运。

谢灵运邀请王琇一同游玩,王琇不肯。

会稽太守孟顗信仰佛教,谢灵运当面讥讽道:成仙得道者应有灵气文采,则公升天定在我前,成佛必在我后也。

孟顗极恶谢灵运所言,便利用谢灵运性格放荡不羁、对百姓多有侵扰之事,上奏疏于文帝,说谢灵运欲图谋反,并私自调用本郡军队防守自卫。

谢灵运闻说此事,飞骑进京上书自辩:臣归家养病至今三年,平日远离城郭居住,鲜与世人交道,多于偏僻穷山岩洞之间,只想修身养性,平静过完余生。

今突闻会稽太守孟顗上疏劾我谋反,深感惊异,不知究竟为何?若只以谣言作为罪证,何其残酷耶!

某非惜命,只是难受其枉,故扶病投奔陛下,并请圣裁。

皇帝亦知其冤,故免其死,且令为临川内史,增加俸禄到两千石。

谢灵运赴任后游乐如故,不理政事,复被有司弹劾。

司徒刘义康派临川王从事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擒杀郑望生,弃官而逃,并于途中写诗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终被追及逮捕,被送到廷尉定罪。

廷尉奏说谢灵运杀害朝廷命官,应处以死刑。

皇帝惜其才华,于是下诏:谢灵运罪过深重,确实应判死刑。

但念其祖谢玄有功于国,应谅其子孙,免死充军广州。

谢灵运于是颠簸流离,远配南荒边地。

元嘉十年,秦郡府将宗齐受奉郡守之命出使涂口,途径桃墟村,见有六七人在路上胡乱说话,怀疑不是好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