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一集 反复将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破你玉壁小城,如汤泼雪,立时瓦解。

但某有好生之德,不欲多有杀伤,公若举城投降,便使公掌管并州。

王思政看罢来书,立时回复:明公好意,某铭刻肺腑,但不敢信。

昔日可朱浑元已经投降明公,因何未得并州?

画外音:可朱浑元乃高欢幼时玩伴,原在尔朱荣部下,后率侯莫陈悦余部归附高欢。

出兵征讨西魏有攻,获迁并州刺史。

此后四处征战,频频克敌,战功赫赫。

王思政信中所说,乃谓可朱浑元仅得并州刺史虚职,并未得其实权。

你对小如此欺诈,我岂能信哉?

高欢被王思政搠破心思,恼羞成怒,于是麾军围困玉壁,命四面攻打。

王思政多方设计保守城池,高欢损兵折将,城下遗尸如山。

又逢隆冬,天降大雪,东魏士卒饥冻于城外野营,死伤惨重。

高欢奈何王思政不得,只得下令埋葬阵亡及冻馁军士,拔营撤军。

王思政因保住城池,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又由玉壁改镇弘农。

孝静帝武定四年,高欢倾山东之众西伐,志图关中,连营数十里,二战玉壁城。

此时玉壁守将已非王思政,乃是并州刺史、大都督韦孝宽。

字幕:韦孝宽,族名叔裕,京兆杜陵人。

韦孝宽见东魏军势大,据城固守不出。

高欢挥军攻城,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抗御。

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

玉壁城上先有二楼,韦孝宽下令缚木加高城楼,令其始终高于敌人所筑土山,并多备战具以御,东军不能得逞。

高欢怒不可遏,叫道:纵是城楼通天,我必穿城拿你!

乃于城南挖掘十条地道,又集中兵力,佯攻北城。

韦孝宽笑道:北城向称天险,高欢击北,必是图南。

或挖地道,冀求得逞也。

乃命诸将:于南城挖掘横沟,切断东军地道。

派兵驻守横沟之侧,待东军挖至,即将其擒杀。

若其潜伏地道不出,可在沟外堆积木柴,投火燃烧,并借皮囊鼓风,吹入烈火浓烟,其地道中士卒,则必焦头烂额,成为烤猪矣。

诸将依计而行,东魏军果然不能得逞,并且损失惨重。

高欢大怒,命造攻车撞墙。

韦孝宽便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无功。

东军又以长杆绑麻灌油,燃火焚烧帐幔,韦孝宽则以长杆缚以利钩割之。

东军又在城周挖掘地道数十条,先以木柱支撑,然后以油灌,放火烧柱墙崩。

韦孝宽又在城墙崩塌处以栅栏堵截,使东军无法入城。

东魏军用尽攻城之术,皆被韦孝宽所破,且守城有余。

高欢攻城六十日,用尽心机,士卒死亡七万余人,精疲力竭不克。

时有陨石坠入东军营中,全军惊惧,以为败军之兆;复有瘟疫四起,军心更是慌乱,士气不振。

高欢由此忧虑成疾,渐渐卧病不起。

高欢自知此城难下,于是以进为退,派参军祖珽持书前往叫城,说与韦孝宽道:将军孤城据守半年有余,古之名将少有能为此者,已尽忠于西魏皇帝。

今四方并无救兵,文帝及宇文泰坐视不理,公何固执如此?不如早早投降,救此满城军民。

韦孝宽冷笑不止,回书答道:尔等兵众粮少,远途奔袭,利于战;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利于持久。

此乃袁、曹当年官渡再现,攻守之势明矣。

攻者自劳,守者常逸。

我不恐城陷民倾,惟忧公等三军将无归路也。

韦孝宽乃关西男儿,绝不做投降将军!

祖珽告辞出城,在马上回顾仰,对城上守军大喊道:奉大丞相高公令!

城中人凡有斩韦孝宽之者,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

喊罢,援弓矢,将赏格射入城内。

韦孝宽令军士拣拾其书,在赏格背面写一行字: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

射还城外。

祖珽只得还报,高欢长叹无语。

时因瘟疫爆,东军战死病亡者已达七万,高欢命皆埋大坑之内,亲为设祭,传令班师晋阳。

文帝元宝炬闻东军败退,派殿中尚书长孙绍远、左丞王悦前去慰问玉壁将士,并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忠郡公爵,以奖固守玉壁之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