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皆胜,先后杀死及俘虏宋金刚军数万之众。
一场好战!
自上午巳时直战至日薄西山,呐喊声惊天动地,渐至嗓哑,便成闷声肉搏,刀枪摧折,断肢盈谷。
唐军由此大胜,终报前番亦在此谷中兵败之仇。
唐朝陕州总管于筠亦由此战得以脱身,逃回唐军营中。
宋金刚拼命杀出重围,还至介休,检点手下人马,仅存两万有余。
李世民带兵乘胜而至,宋金刚便率二万余众出于西门,背对城墙排列战阵。
李世民派总管徐世积出战,自率大军绕至城下,切断宋金刚回城归路。
两军交锋,激战多时,徐茂功不敌宋金刚拼命之师,稍稍退却。
宋金刚乘机反扑,未料被李世民率领精骑从背后杀来,于是复又大败,损众三千。
宋金刚因见不能回城,遂率残众逃走,徐茂功追出数十里,不及而还。
便在此时,刘武周正激战于浩州城下,数次进攻不利,皆被唐将李仲文打败。
宋金刚兵败介休之讯恰在此时传来,刘武周大为惊恐,只得引兵撤围,忍痛放弃并州,逃入突厥。
宋金刚收拾残部准备再战,但众将闻说大汗刘武周已逃,便即再无战心,反而投降唐军。
宋金刚见军队已散,仰天长叹,遂引百名骑兵逃走。
本来欲归上谷,但被突厥兵追上擒拿,将其腰斩。
可叹一员上将,落此悲惨下场。
此时尉迟敬德兀自独力据守介休县城,不知刘武周与宋金刚皆都败逃。
李世民引军围城,众将皆都请战,秦王不肯。
因爱尉迟恭勇武无敌,有心收他,便遣两员文官,乃是任城王李道宗及宇文士及,进城劝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尉迟敬德初不欲降,及闻宋金刚已死,遂与寻相痛哭一回,以介休、永安二城降唐。
李世民得尉迟敬德来降大喜,命为右一府统军,随征东都洛阳。
此时秦王麾下,除有徐茂功、秦叔宝、程咬金外,又新添尉迟敬德,由是名将汇集。
画外音:尉迟敬德向来自负武功,以为天下无敌,但自与秦叔宝数次对垒交锋,并曾败于其熟铜双锏之下,这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此便对秦琼深为敬畏忌惮。
然而其尚不知,秦琼当初曾在隋朝第一名将张须陀麾下效力,不但家传熟铜锏法绝伦,且得张须陀亲传,枪法亦不在自己之下。
《说唐》中关于隋唐十八条好汉排行,纯属虚构,当不得真。
刘武周逃往突厥境内,转思无处可奔,便欲图谋复夺马邑,以备东山再起。
未料此事被处罗可汗得知,乃命伏精骑于其归途。
刘武周人困马乏,又不曾设备,夜间宿营时落入重围,便被突厥杀死。
隋末十八家反王,刘武周一路自此落下帷幕,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真相:传说当初刘武周父亲刘匡,有天夜里与妻子赵氏坐于庭中,忽然看见一物,形状犹如雄鸡,身上流光,将整个地面照亮,飞入赵氏怀中。
赵氏起身抖动衣服,却见并无一物。
此后不久赵氏便怀有身孕,生下刘武周。
此事有根有据,载于《旧唐书》中。
便在秦王李世民兵山西,激战并州之时,唐高祖李渊命置十二军,并将原关内诸道各折冲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军中。
十二军都以星座命名,以万年道为参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钺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豳州道为招摇军,西麟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
十二军皆归车骑府统领,每军设正将、副将各一人,皆以素有威名上将充任,统帅各军进行耕战。
于是兵马强壮,成为唐军重要力量,亦为定鼎天下基石。
又说自山东义军渠帅王薄归唐,海岱盗徐圆朗亦举其所占数州,归降唐朝。
唐高祖便拜徐圆朗为兖州总管,封为鲁国公。
隋末起义中七十二路烟尘之一,至此亦告烟消尘落。
便在此时,东都伪郑天子王世充派大将罗士信,率兵往攻谷州(今河南新安)。
罗士信原为瓦岗军第一猛将,王世充知其英勇,故此非常厚待,与其同吃同住,关系相当密切。
但罗士信因恩公裴仁基命丧王世充之手,因此常怀愤恨,便不愿为其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