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一集 黄巢举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吾大将军,除天平军节度使。

唐僖宗即位后,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位宰相。

乾符二年,高骈出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

在任上虽称刑罚严酷,有滥杀无辜之毁,但因有干才,筑成都府罗城加强防御,又在边境驻扎重兵,迫使南诏修好,使蜀地获得数年安定,亦被川民及朝廷嘉许。

乾符五年,徙任荆南节度使,镇守湘州。

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

次年又迁淮南节度副大使、盐铁使,镇压起义军,并主管江淮财赋。

后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

乾符六年之时,黄巢军沿长江南岸西进,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因遣将领张璘、梁缵阻击。

黄巢方在中原立脚不住,转由浙江南进广州。

至此却不料中了黄巢诈降之计,并在信州阵亡猛将张璘。

高骈此时拥众自守,不复与黄巢叛军拼力死战,一半是哀痛大将张璘之死,一半却也是伤心朝廷变化无常,听信宦官之言擅杀忠臣良将,慑于黄巢威势倒在其次。

且又与权宦田令孜有怨,恐一旦兵败失势,必为其谗害,故而拥兵十余万坐守扬州,以保存实力。

只因高骈固守扬州不出,便给黄巢大开方便之门,一路畅通无阻。

于是黄巢越过扬州北上,复在徐州渡过淮河,并向官军将领出檄文:冲天大将军、百万都统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之事。

尔等宜各守疆界,休要触犯大将军锋芒。

若违此令,一并殄灭,莫谓言之不预也!

各镇接到檄文,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朝天子卖命,于是闭门,听任义军北上。

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聚集大臣,各自束手无策,相对流涕不止。

广明元年十月,黄巢攻陷申州,入颍州、宋州、徐州、兖州。

十一月十七日,黄巢率军攻下东都洛阳,留守刘允章投降,并率百官迎接。

在洛阳歇兵十余日后,黄巢挥兵西进,攻打陕州、虢州,并檄文警告潼关守军道:“我于淮南驱高骈如鼠跑穴,尔等休得拒我!

檄文出,河中节度使李都诈便遣使来至大营进表,表示义军来日,愿献关以降。

十一月二十一日,唐僖宗以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都统,统帅左、右神策军,并博野等军十万来守潼关。

神策军士皆是长安豪富子弟,平日高车大马,悠然自得,未尝经历战阵。

一旦听说出征,只吓得父子抱头相哭,为逃避战事,多以金帛雇商贩与贫民代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田令孜虽名为汝、洛诸州都统,但亦只是挂名遥领,只派左军大将张承范、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等,率军前往拒战。

神策兵过华州之时,身上只有三日粮,皆不能吃饱,兵无斗志。

当日到了潼关,张承范、齐克让当即布置防务,令众军只守潼关,而弃关左禁谷而不顾。

十二月一日,黄巢大军进至潼关,齐克让率军战于关外,义军稍退。

张承范命尽出府库中黄金以飨士兵,众军感激涕零,纷纷请战。

黄巢兵急攻关,王师官兵却无弓箭,只得掷石以守。

只攻守了六日,关上朝廷将士断炊,士气愈加低落。

黄巢一面率义军奋力攻关,一面使尚让、林言率前锋由禁谷迂回到关后,前后夹攻。

官军立时溃退,博野乱军并直奔长安,大肆劫掠平民以充军饷。

黄巢一举破关,又乘胜攻克华州,留部将乔钤驻守,自亲率大军直捣长安,兵抵灞上。

十二月五日,朝廷百官刚刚退朝,传闻博野乱兵入城,即各自逃匿,不顾皇帝。

田令孜这位三军大帅亦早便逃回宫中,率神策军忠心护卫皇帝僖宗,狼狈逃往咸阳。

僖宗凄然回顾,见只有福、穆、潭、寿四王与两个妃嫔从行,太监西门匡范统领右军殿后。

文武百官及诸王、妃嫔,多不知去向。

唐僖宗只得效仿明皇玄宗,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四川成都。

田令孜恐僖宗到成都后秋后算帐,见责平叛不利之罪,于是全都归咎于宰相卢携当时不允招安之策,贬卢携为太子宾客。

卢携气之不愤,仰药而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