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二集 宗权腌尸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京城,诸镇之军才能克复长安。

今咱家迎接天子返驾,那是忠君本份,自无话讲。

但对于从驾群臣,凡咱家认为有功无罪者,方可通过大散关。

田令孜闻此,知是针对自己当初将其舍弃而言。

故此特别嫉恨,遂修下一封书信,并签天下观容使令札,密使人呈送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使其悄将曹知悫除去。

对于田令孜种种恶行,朝臣哪个不知?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闪回结束。

天子回銮,诏令叙功行赏。

田令孜把揽兵部,除叙李克用、朱全忠、李茂贞三大镇使之功外,其余诸将战功尽皆埋没,把收复长安功劳全记在宦官头上。

复谓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王铎讨伐黄巢,久而无功,劳师糜饷,辱没朝廷。

叙论已罢,遂奏请贬黜王铎为义成节度使,另贬副都统崔安潜为东都留守。

又恐杨复光功劳太大,对自己构成威胁,复又减少对杨复光奖赏,夸大自己功劳。

因使同党上奏:此番克贼,全凭晋国公建议陛下幸蜀避难,收传国宝及唐朝历代帝王真容灵牌,并尽散家财搞劳将士;复在成都行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得保唐祚不堕。

唐僖宗无奈,只得任命田令孜为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

诏旨一出,朝野无不大哗。

杨复光部下诸宦官观容使及其麾下诸将怒甚,纷纷上奏朝廷,为杨复光鸣其不平。

僖宗见众怒难平,遂通过门下省下诏,表解杨复光之靖难丰功伟绩,进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民国乎难功臣”

敕封既下,孰料杨复光突然病死在河中府。

大小军官闻讯,皆痛哭流涕,谓是被田令孜所害,无不切齿。

镜头闪回,补叙杨复光平生。

字幕:杨复光本姓乔氏,福建闽人。

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

杨玄价奇之,遂收为义子,起名为杨复光。

唐宣宗之时,杨玄价为盐州军观容使,诬杀刺史刘皋。

其后升迁为左神策军中尉,又向皇帝进献谮言,将宰相杨收贬出京城,于是权宠熏天,声震一时。

杨复光虽倚仗其干爹青云直上,但颇具军事才能,且有谋略,为方镇监军时常亲上战阵而临危不惧,不似其他权宦监军,只会指手划脚。

更可贵者,其在军中极能爱护士卒,亦不以权谋奸利,威信极高。

士卒及部将皆以大帅视之,在唐末宦官当权之时极为罕见。

中和元年五月,杨复光用计智劝许州节度使周岌反正归唐,在东南牵制叛军,方使黄巢不敢西出长安穷追僖宗,使逃亡朝廷在成都度过三年安逸时光。

当时秦宗权占据蔡州投降叛军,拒不服从周岌命令。

杨复光于是复带忠武军三千精兵进驻蔡州,逼劝秦宗权再度归附朝廷。

秦宗权因向来敬畏杨复光,故此唯命是从,并派部下大将王淑领兵三千,跟随杨复光进攻邓州朱温叛军。

当行至邓州城外之时,王淑不愿再进,心生反复。

杨复光觉知其反状,果断下令杀死王淑,并吞其三千精兵。

蔡州军与忠武军合并后共计八千人马,整编之后复分成八部。

杨复光自领一部,为总领元帅,派牙将鹿宴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七人分别统领一部,由此军威大震。

邓州之战,朱温大败,撤出邓州,退向长安。

杨复光乘胜挥军向北挺进,直至蓝桥,忽然报说母亲病故,被迫停止进攻,返回邓州,为母治丧。

按唐代礼制规定,父母之丧子须守孝三年。

但在多事之秋,僖宗夺情诏其回军,并任杨复光为天下兵马都监,监督诸路大军入关。

杨复光便率兵西向,与东面招讨使王重荣会合,向长安进。

中和元年十月,杨复光率忠武军驻扎武功。

朱温占据同州,向黄巢要求增兵,孟楷无兵可调,扣其求援书信。

杨复光闻知此事,遂派奸细潜入同州,先以高官重金收买朱温部将胡真、谢瞳,通过二人又极力劝朱温投降。

朱温举城向杨复光投降,由此长安东北门户大开,黄巢败亡便成定局。

关键时刻,杨复光献计招讨使王重荣,并说服与李克用有隙之宰相郑从谠,以朝廷名义调请李克用,使其带沙陀兵入关,终至得以平息叛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