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六集 梁唐恩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王镕成德之兵,欲谫除晋军羽翼,以此声援幽州。

杨师厚昼夜急攻,枣强很快便被攻陷。

朱温随便命杨师厚兼程前去蓨县,支援贺德伦。

梁军渡河北上,攻打魏州之际,成德节度使王镕大惧,早已遣使飞报晋王。

晋王李存勖闻报立刻行动,派弟李嗣源率令五千精骑悄离中军大营,兼道并进,直抢到梁军之前,到蓨县之西十五里处杨家林中埋伏。

杨师厚自恃兵众,且是乘胜而来,并无丝毫防备。

引军走到蓨县西边,见天色已晚,便令将军马扎住,安营扎寨,待来日齐头并进,攻打蓨县。

主将一声令下,三军齐动,插住手中兵器,便来搬帐运木,欲支营帐。

但在此时,忽听得左侧林中一声炮响,紧接牛角号长鸣,犹如虎啸狼嚎。

梁军尚未及反应过来,李嗣源早率五千精骑突入营内,各自手挥陌刀,便如砍瓜切菜,只杀得数万梁军人头滚滚,毫无还手之机,一时溃散,父子难顾尾,兄弟各奔生路。

杨师厚尚欲督军反击,哪里约束得住败兵犹如山倒?眼见李嗣源手搦长矛杀至,早被十数个亲军簇拥上马,复加一鞭,弃了三军疯狂而逃,直奔回梁军大营,方才住脚。

此番大败比前番柏乡之战更为悲惨,竟连晋军主力影子未见,便即败北。

朱温听闻杨师厚诉说败兵经过,承受不了心中惭恨,一口鲜血喷了杨师厚满脸,倒地不起。

内侍大慌,急将皇帝抬上床榻。

朱温缓缓而醒,就此不一言。

杨师厚被淋了一头鲜血,见天子醒后虽无一言相责,亦承受不住满面羞惭。

当即在榻前跪倒,拜了八拜,退出营帐。

朱温已知其意,急挥手示意内侍统领朱亮出外阻止,但口内不出声音。

朱亮跟随朱温十余年之久,自知主公心意,乃奔出营帐,果见杨师厚抽出肋下佩剑,正往颈项上横去。

朱亮是个武功高手,只一伸手,张开三指,便力夺其剑,掷于地下。

杨师厚道:将军这是何意?

朱亮答道:皇帝陛下有旨,还要将军辅佐太子登基,领兵来报今日之仇,不准你死!

杨师厚以袍蒙面,不禁失声痛哭,泪湿袍襟。

因哽咽道:某自从军作战以来,惟此战输得太冤,直如鬼差神使,实在难以承受也。

镜头闪回,补叙杨师厚过往之事。

字幕:杨师厚,颍州斤沟人,自小侍奉李罕之,起初落落无名,不为人知。

李罕之亦是唐末割据藩镇之一,陈州项城人。

虽出身贫寒,但身手矫捷、力常人。

幼时学文不成,后落为僧,但因行为无赖,所到之处为人不容。

黄巢起兵曹州,李罕之加入黄巢军,并成地方势力领。

黄巢军渡江后,李罕之又乘机带兵脱离黄巢,归附唐廷,被高骈举荐为光州刺史。

李罕之后被蔡州叛军秦宗权攻击,弃城前往项城,依附河阳诸葛爽,封为怀州刺史。

僖宗任命诸葛爽为东南招讨使,攻打秦宗权,李罕之为副,复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李克用解除上源之难,收军西归路过洛阳,李罕之盛情款待,两人因此结谊。

光启元年,蔡州叛军秦宗权遣孙儒攻打李罕之,李罕之西逃渑池自保。

光启二年冬,诸葛爽去世。

部将刘经推诸葛爽子诸葛仲方为帅,自引兵镇守洛阳。

李罕之部将李瑭、郭璆二人不和,李罕之斩杀郭璆,因此内生矛盾。

刘经乘机来伐,李罕之退保乾壕,转守为攻,乘胜追至洛阳,后乘风火烧敬爱寺,刘经奔逃。

河阳守将张言暗与李罕之结交,被刘经击败,退保怀州。

孙儒攻陷河阳,诸葛仲方投奔朱全忠,孙儒于是自称节度使。

后来孙儒蔡州军败,李罕之与张言收孙儒散兵,李克用派泽州刺史安金俊率骑兵相助,攻下河阳。

李罕之虽然作战有胆有谋,但苛刻残暴、贪得无厌、反复无常,不得民心。

得到河阳后又出兵攻晋、绛两州,部下到处抢,以人为食。

绛州刺史王友遇献城投降,李罕之于是进攻晋州,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求援于朱全忠。

又暗中结交张言,准备铲除李罕之。

文德元年春,正当李罕之全军攻打平阳,张言夜击河阳,李罕之只身逃往太原。

李克用任其为泽州刺史,派李存孝率军三万,协助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