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九集 伶人当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朱守殷暗中监视。

朱守殷早在李存勖为晋王时便始为奴,为人阴险多谋,且有勇力,因此受宠。

又喜探查他人隐私,李存勖以为忠心为己,遂提升为蕃汉马步军都虞侯。

李存勖灭梁之后,复以朱守殷为巡检,使其纠察诸藩。

朱守殷恃恩骄恣,凌侮勋旧,与伶人景进互相勾结,权势熏天。

庄宗由是重用宦官、宠信伶人、内宫干政、忌害功臣,便既导致天下大乱。

同光二年春,枢密使郭崇韬鉴于朝廷选人伪滥严重,命有司对选人精加考核。

通过此次整饬,凡参预南郊祭祀一千二百员职事官,十之八九被涂毁告身,验明正身得以注官者才得数十人。

于是被涂毁告身弃而不用者皆令返乡,千余参选之人或号哭道路,或馁死逆旅。

郭崇韬虽是忠心为国,却亦因此得罪天下。

字幕:郭崇韬字安时,代州人。

早年从军,初在昭义节度使李克修手下效力。

李克修死后,郭崇韬还至李克用帐下,此后便为李克用近臣。

郭崇韬做事干练、为官清廉,且遇事机警,应对从容,庄宗李存勖继承王位后更是器重,任为中门副使,命与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

李绍宏到幽州任职,孟知祥亦求外任,李存勖使孟知祥推举一人代替其职,孟知祥便荐郭崇韬。

从此郭崇韬专掌机要事务,跟从李存勖到处征战,勤恳无怨。

李存勖称帝后,因郭崇韬大功,被命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郭崇韬虽轻钱财,但权欲极重,乃至多树政敌。

为完全控制枢密院大权,郭崇韬奏请宦官张居翰同任枢密使,而使老上司马绍宏做宣徽使。

马绍宏怀恨在心,纠集其他宦官,对郭崇韬多方攻击。

郭崇韬便以退为进,三次上奏,要求辞去枢密使,李存勖每次不从;郭崇韬又密奏请立刘氏为后,并列举善政二十五项,又坚辞兼任节度使职务。

李存勖准许,并大为称赞。

刘氏被立为皇后,为投桃报李,复劝庄宗信用郭崇韬,由此固宠之策初见成效。

但世事难料,却因一个偶然事件,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时有河南县令罗贯,因秉公执法,得罪河南尹张全义。

张全义便在义女刘皇后面前诬陷,奏请将罗贯正法。

郭崇韬明知罗贯冤枉,便极力为其排解,而庄宗李存勖已然听信皇后谗言,终将罗贯斩示众。

为不使郭崇韬劝止,李存勖竟下令将宫门关上,不使其进宫。

李存勖欲平西蜀,与郭崇韬商议进讨之事,问及大将人选,欲用诸道兵马总管李嗣源。

郭崇韬欲亲自平蜀立功,借以制约宦官进谄。

于是借机奏道:契丹常犯国界,全仗李嗣源御之,不可轻离。

臣谓皇子魏王颇有德望,但应再立战功以服众人。

且由亲王为帅掌握讨伐,可助士气,并慑敌国,取胜不难也。

李存勖因对魏王李继岌极是宠爱,当即准奏,并命郭崇韬为副,其实统揽兵权。

郭崇韬得遂其愿,复荐孟知祥为平蜀之后留守人选,朝中张宪、李琪、崔居俭为宰辅之选,皆为自己心腹亲信。

李存勖无不准奏,并设酒宴送行。

郭崇韬军事谋略确实非同一般,用《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之计,派兵先占凤州,得粮二十万斛及兵员八千,同时确保归路畅通,以免被敌截断后路,腹背受敌。

又迫使蜀地三泉等州归降,借以补充军需,立于不败之地。

其后攻城略地异常顺利,前蜀果然迅被灭,后主王衍投降。

画外音:说来煞是奇怪,纵观蜀地割据政权,每每先乱而后治,遇北地政权来攻则献城以降,历来如此,便为魔咒,千余年而不可解。

郭崇韬既有平梁献筹之功,复有灭蜀亲征之劳,庄帝战后叙功,愈加信重。

但在西征统帅魏王李继岌身边,却有一帮宦官,皆是贪财小人。

平蜀之后,因见郭崇韬门前车水马龙,蜀帝旧部送礼行贿者络绎不绝,自是牙长三尺,便就千方百计在魏王面前挑拨是非,极尽陷害之能。

郭崇韬却亦因魏王年幼,故此毫无在意,只顾忙碌受降纳诚诸事。

又行事张扬,毫不避讳住进降将王宗弼家中,受其珍宝财物,笑纳废蜀帝王衍姬妾美姬。

尤为甚者,郭崇韬并擅允王宗弼为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