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侈横暴,不敬士人而大失众心。
陈岩旧将又多与王潮友善,遂皆至泉州,投靠王氏兄弟,向王潮出谋献策,建议进取福州。
王潮见军心可用,遂派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以陈岩旧部为向导,率军攻打福州。
但因福州城坚池阔,攻打一年不下。
范晖亦因久困绝粮,遂向威胜节度使董昌求援。
董昌得书,即派温、台、婺州之兵五千人,前往救援范晖。
王审知因见官军势大,要求班师回转泉州,王潮不从。
王审知见此,又请大哥亲自前来督战,以激励三军。
王潮回复道:某既将全军委于二弟,则如我亲临,勿须亲往督战。
若军队打光,再去招兵买马;上将用尽,再于部卒中提拔;大将阵亡,某乃亲出。
于是王审知等诸将用命,并力攻城,终在威胜军到来之前攻克福州。
范晖弃城逃跑,途中被部将杀死,将级来献王审知兄弟。
福州重镇既下,闽地大震,汀州刺史钟全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亦纷纷归附。
王审知为笼络人心,劝大哥王潮厚葬陈岩,亲往致祭,并抚恤其部将家属。
由此大批陈岩属部皆听号令,安心为其三兄弟效力。
王氏军声大震,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响应。
未过半年,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海等处游散武装不下二十余部,皆都不攻自下,相继归顺;全闽五州,统归于王氏兄弟治下。
至乾宁年间,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王氏兄弟遂占有福建全境,并奉朝廷封节,正式割据。
王审知相貌雄伟,体魄健壮,隆额方口,常骑白马,军中称为“白马三郎”
。
王潮对三弟要求严格,对其失误动辄加以鞭打,王审知都能默默忍受,毫无怨言。
乾宁三年三月,唐廷升福州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
王潮决定不传位于子,任三弟王审知为副使。
乾宁四年,王潮病重,弃己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四人不用,而委任王审知掌管阖州军政事务。
十二月十三日,王潮去世,遗命由三弟即位,王审知却将职权让给二哥王审邽。
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于国,且得诸将拥戴,遂推辞不受。
王审知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奏知朝廷。
光化元年春三月,唐朝册封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
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兼任三司运使。
至此王审知正式接替王潮,掌握福建军政大权。
王审知继位后,对长兄王潮诸子都以善待,且命兄子王延兴为福建观察副使,暗示可能以其为嗣,以团结家族、安抚人心。
王氏三兄弟十分孝顺,如今母亲健在,故而兄弟不争,反皆竭力谦让,不令母亲伤心。
善哉!
遍观中国历代帝王,流血争嗣者常见,如此兄弟推让、叔侄无怨者,实为稀少。
王审知继位之时,正逢军阀连年混战,百姓备受蹂躏,致极目千里,不见人烟者。
因常谓众臣道: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此生乎!
乃招亡抚存,励精为理,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使之以时,齐之以礼,率众尽力治理福建五州。
闽西黄连洞饥民二万余人围长汀,王审知亲统大军征讨,但严禁诛杀。
反安慰饥民军道:吏实为虐,尔复何辜!
并感之以恩,绥之以德,善加抚恤,二万叛军遂释兵归降。
数年之内,福建境内干戈息而民心定,吏民悦服,人心归向,邃致廓清。
后梁开平元年,朱温进封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兼侍中,三年又加封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是年吴国遣使张知远来聘,因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
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两国并未生军事冲突。
贞明二年,王审知将女嫁给吴越国王钱镠之子钱传珦。
翌年,复命次子王延钧迎娶南汉主刘?之女。
王审知与两个临国皆联秦晋之好,可谓明智,故十国之中闽国绝少战争。
因中原战乱,福建相对安定,故中原人相继逃难,迁入福建。
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虽据一方为王称霸,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