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卑陋,常蹑麻屡,而为政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因闻闽王礼贤下士,韩偓、王淡、杨沂、徐寅等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
王审知注重教育,建学校于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更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
另遣使节朝贡北国,遵奉中原王朝正朔。
因杨行密控制江淮,陆路朝贡路线被阻,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后梁。
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有多人劝王审知称帝,但其不为所动道: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
同光三年十二月,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
王审知既死,长子王延翰继立。
但因骄傲荒淫,残忍凶暴,则于次年被三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所杀。
长兴四年,西元九三三年,王延钧称帝。
追谥其父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陵号宣陵。
其后又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是也。
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
镜头转换,按下岭南浙闽,复说五代后唐。
同光二年,契丹天赞三年正月,契丹兵复又寇掠唐境,兵至瓦桥关。
唐庄宗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霍彦威为副,往幽州救援。
契丹军目的只在掳掠,在为侵城夺关,闻唐军大至,不久还军北归。
唐庄宗乃以降将段凝赐名李绍钦,使与副将董璋二人戍守瓦桥关隘。
三月,镇州、幽州又报有契丹兵犯銮,唐庄宗再以李绍斌领兵北援。
契丹兵屯于幽州城外,时常劫掠唐国馈运,连续进犯幽州、易定。
唐庄宗只得以李嗣源北出备边,复以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常守幽州,并潞州安义兵三千,以屯戍涿州。
征兵旨意下至潞州,镇守军士不欲北行送死,安义军牙将杨立便趁机哄乱,杀了主将,聚众攻打子城,焚掠市肆,自称留后。
唐庄宗闻报大怒,遂命李嗣源按下北边契丹之事,先率军讨伐内乱为要。
于是借此下令:天下州镇,不得自行修城浚隍。
命将各镇城防器具全部销毁,并令裁革半数镇军回乡务农,以防诸镇效仿潞州,拒城抗命。
李嗣源奉命出兵,马到成功,至五月底便将潞州兵乱平军,碎磔杨立。
六月,庄宗下令夷平潞州城池,当年重镇坚城便化作坦途,再也无险可守。
自前岁唐梁战于河上之际,梁末帝曾下令决开黄河大堤以阻唐军。
以后所决河段无力修复,便连年成为曹、濮诸州大患。
同光二年七月,唐庄宗以娄继英督汴、滑之兵塞河,不久又坏。
三年正月,复命符司于酸枣平地遥筑堤坝,以御决河再次泛滥成灾。
自此忽忽一年有余,天下无事,可称太平。
只是太平易逝,转眼之间寒冬终去,南雁北归,河冻冰解,便至同光四年二月。
好个阳春!
端得是草长莺飞,和风拂绿。
依照朝廷旧例,此时魏博戍守瓦桥关兵值期已满,正当轮番归镇。
于是魏博镇军且踏无边春光回乡,真个归心似箭,一番好走!
不料三军行至贝州,忽见天子使节赍旨前来宣诏,说边事复起,颁令就地屯驻,不准返归邺都。
三军眼见得一步便可迈回家去,就要与爷娘妻子相见,却不令返乡,如何不恼?
于是吵吵嚷嚷,激起哗变。
军士皇甫晖眼看人心浮动,攘臂喊道:我等原属大梁之军,因被唐王李存勖骗了,这才替他卖命,千辛万苦打败故主,还他一片磐石般江山。
今日离弃我等,有家难还,不如反了罢!
众军听了,呐喊一声:反了罢!
皇甫晖引众进到大帐,来见指挥使杨仁晸道:大帅,我等本是牙兵贵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今替天子灭了大梁,打下江山,何等大功!
唐天子不说奖赏厚待,反使我等到那边北不毛之地,餐风露宿这三年,抵御契丹胡兵。
三年屯守,死却多少兄弟,侥幸躲过屠刀,得返家乡。
今是差不动他镇军马,复使我等回去餐刀饮血,直如此看待我等不如猪狗!
与契丹对敌亦是个死,不如反了罢。
大事若成,我等愿奉大帅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