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闪回,乾化二年。
梁太祖朱温北征,使部下大将杨师厚攻破枣强,授予镇、定诸军招讨使,兵屯魏州。
杨师厚觊觎魏博多时,此时得之,乃野心大炽,只是畏惧朱温平素威严,只得伏牙潜爪,而不敢轻举妄动。
天假其便,朱温旋即被其子朱友珪杀死,杨师厚便杀魏博牙将潘晏、臧延范,逐出节度使罗周翰,自掌军权。
指挥使赵宾反叛,夜率部军擐甲,俟旦为乱。
未料谋事不密,被杨师厚得知,急以衙兵前来围捕。
赵宾不能起事,乃率部众越城而遁。
杨师厚遣精骑追至肥乡,擒其党徒百余人,归斩于府门。
朱友珪篡位成功,即将错就错,委任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
杨师厚此时志得意满,便矜功恃众,擅割财赋自立。
为保护自身安全,乃选军中骁勇,置“银枪效节都”
数千人,欲复古时牙兵之盛。
据《清异录》载云:“枪材难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杨师厚时,银枪效节都皆采于此。”
因其枪材质绝佳,俨然银裹,故以装备其军,称为银枪效节都。
画外音:魏博之地向以精兵强将着称于世,无论前任田承嗣所置牙兵,还是杨师厚此时所设银枪效节军,皆都用于牙门宿卫之职,同于天子内宫禁卫。
自是装备精良,待遇优厚,皆以武艺高强且敢死之士组成。
节度使以牙军控制诸将,方可使全军皆服从于其一人。
故此与其宿卫职能相辅,牙军还具有拥辅节帅,控制境内其他支郡职能。
杨师厚深识牙兵之道,在控领后梁禁军后又置牙兵,便有依恃银枪效节牙兵以对禁军控制之意。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所设万人牙兵,乃是历代牙兵史上最为有名者,号为魏府牙军。
杨师厚死后,梁末帝朱友遇惧魏博“银枪效节军”
骄横难制,便割天雄军相、卫、澶三州,别为昭德军,以张筠为节度使。
魏、贝、博三州仍为天雄军,以贺德伦为节度使,以分魏博牙军势力。
魏州牙兵不从,牙将张彦煽动牙兵动兵变,逼朝廷恢复魏博六州之地。
李存勖以极大智勇闯入魏州,杀死张彦等为七人,兵不血刃占领魏州,将银枪效节军八千人置于自己麾下,易号“帐前银枪都”
,以为亲军,勇悍无敌。
因以李建及为帐前银枪都大将,统领其军。
夹河之战实赖其用,在对后梁胡柳陂之战中亦得其死力,功勋卓着。
闪回结束,此乃银枪效节军前世今生因果。
如此善战精锐之军,却被庄宗称帝后弃为边境轮戍之卒,或谓并非嫡系心腹之故。
庄宗闻报银枪都哗变,急命归德节度使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讨抚使,率领三千精骑前往招抚。
同时又诸道兵继进,以备镇压。
元行钦至邺都,抚战兼施,以皇帝敕令招谕。
银枪效节军早被皇帝朝三暮四之举所伤,拒绝招抚。
元行钦见慰抚无效,于是举兵攻城。
又遭银枪兵顽强抗击,久不能克,乃退兵城南,与邺都相持待援。
庄宗欲御驾亲征,又恐京师有变,不得已乃起用李嗣源,命其率侍卫亲军出征。
李嗣源虽然素遭天子猜忌,此时并无异志,奉诏即率“从马直”
亲军北上。
三月初六兵抵邺都,命扎营于城西,待营栅牢固便即攻城。
初八日夜,军将张破败突起,率众哗变,杀其都将,焚烧营舍,并劫持主帅李嗣源。
李嗣源问道:公等劫持本帅,意欲何为?
张破败答道:今天子猜忌功臣,重用宦官伶人,又纵使刘皇后陷害忠良。
国将不国,殿下犹为何人效死耶!
今我从马直军若与城中银枪效节军合势,则天下谁能敌者?届时击退诸道之兵,拥殿下称帝河北,有何不可!
众军听了,一齐喧嚷:叩请大帅休保昏王,不如起兵造反。
李嗣源见此,知道早有预谋,不容不从。
又回思自己为唐室立下赫赫不世战功,近年来却屡遭宦官陷害,天子及太后又猜忌难容,亦为实情。
若不是朝中自有几个心腹铁党为己竭力善言斡旋,便是有十颗脑袋,也早就不知何时如同郭崇韬一般,混丢失了也。
于是银牙一咬,便即应允。
张破败与诸将大喜,遂请大帅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