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集 戏子皇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二万至京。

李嗣源问:既是如此,魏王尸体安在?

任圜答道:微臣未得帝旨,只得将魏王先草葬于华州西南,请殿下降旨定夺。

李嗣源听闻任圜陈奏已毕,连为叹息,掩面流涕不止。

那些自汴州随同起兵众臣,此时闻说魏王既死,则无不踊跃。

假意陪哭片时,复又奏请李嗣源即位,登基为帝。

李嗣源正欲再要推让,众臣吵吵嚷嚷,皆不肯依。

忽然殿头官来报:虢州刺史石潭求见,并送杀害世子李从璟凶手元行钦至京。

李嗣源闻报,急命唤入。

石潭奏命进殿,跪倒丹墀,山呼万岁,拜舞已毕。

李嗣源急命平身,说道:某今权且监国,将军万万不可如此相称,增我罪过。

石潭复跪奏道:陛下此诏,请恕微臣不敢遵从。

今先帝已崩,太子魏王殿下亦薨,自古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惟知殿上坐者乃是天子,更不知何谓监国。

殿中群臣听罢此言,哄然称是,齐呼万岁。

李嗣源大悦,乃问:卿如何擒得元行钦恶贼?

石潭奏道:郭从谦火烧兴教门时,元行钦那贼倒也见机得快,单枪匹马跑出京城,向西逃至平陆。

因渴累至极,睡倒在柴垛之侧,被村民捉拿,押送到微臣虢州府衙。

微臣却识这此贼,知他武艺非凡,遂命人先打断他双脚,用囚车送到洛阳。

今在宫外候旨。

李嗣源急命宣入,石潭领旨而出,带两个随从,用软兜将元行钦抬上殿来。

因其双腿已断,无法参拜,就而放置地上。

李嗣源见到元行钦,想起长子李从璟惨死,骂道:我儿有何对不起你处,下此毒手!

元行钦怒目直视,答道:先帝又有何对不起你处,篡夺帝位!

李嗣源大怒,便命将元行钦抬出,斩于洛阳闹市。

群臣复请承继大宝,李嗣源推辞不得,遂在洛阳西宫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灵前,是为明宗皇帝。

明宗登基,改元天成元年,立淑妃曹氏为皇后,子李从厚为太子。

封冯道为平章事,女婿石敬瑭为六都卫副使,郭从谦为景州刺史。

郭从谦至景州上任未久,便被唐明宗遣使诛之,并夷三族。

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虽为皇帝,精力不济。

遂将朝政尽行托付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安重诲,以及宰相任圜二人。

镜头闪回,补叙任圜来历。

字幕:任圜,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

任圜随父于任上,英俊潇洒能言善辩,甚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便以侄女嫁其为妻。

唐庄宗时,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历任工部尚书,兼任黔南节度使,官至宰相。

自郭崇韬被刘皇后下达教令,遣使勾结魏王帐下宦官冤杀之后,任圜遂代郭崇韬掌管六军,将益州之事向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交割已毕,便自蜀中振旅还师。

不料正在此时,复军变。

却是伐蜀总督先锋大将康延孝,因闻西平王朱友谦被天子冤杀,心怀恐惧忿恨,因而起兵造反。

康延孝本乃代北粟特族人,骁勇善战,初为太原兵卒,跟随晋王李克用。

后因获罪逃入后梁,累迁将校,颇有战功。

梁国败亡,复率部投奔后唐,因贡献平梁之策有功,拜检校太保、郑州防御使,赐名李绍琛,迁保义军节度使。

担任讨伐前蜀前锋,居功至伟。

平蜀之后,邠州节度使董璋任行营右厢马步使,在城东驻军,华州节度使毛璋为行营左厢马步使,驻军于成都城内,二人皆应听从康延孝。

郭崇韬偏爱董璋,每当有军机大事必召董璋谋定,康延孝内心便颇为不平。

康延孝在城西驻军,因入城至帅营饮酒至醉,见大帅郭崇韬出外更衣,乃怀愤对座侧董璋说道:我有平蜀大功,你与毛璋便似仆从,方得显贵。

今你二獐反在郭帅门下取巧,谋划陷害于我。

某为都将,岂不能杀你两个裨校耶!

董璋闻言惶恐,谢罪而退。

酒宴结束之后,康延孝离去,董璋将此言语告诉郭帅。

郭崇韬本来心胸狭窄,于是大为记恨,遂擅自提升董璋为东川节度使,免去行营军职,不再归康延孝辖属。

康延孝大怒,对毛璋说道:我亲冒刀锋险阻平定两川,董璋有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