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恂少时,师从临川吴澄学《易》,德才兼备,在元统年间于浙江乡试之中得第一,后又在至元元年登进士第,如今官居文渊阁大学士。
而鲍恂乃是浙江崇德人,与余诠、张长年关系交好,与刘三吾也是不错的好友。
两人把酒言欢,酒喝到正高兴的时候,鲍恂与刘三吾说了一番话。
“科举艰辛多少士子考了一辈子,考到了七老八十,还在考,吾等既然有机会左右科举,为何不放手一搏?只要成了,从今往后我等后代与家乡的学子,都可金榜题名!”
刘三吾当时鬼迷心窍,还真与鲍恂深入讨论了一番,后来他才知道,鲍恂身后还有许多的大臣,以及来自浙江、福建、江西的士绅与豪族。
“老夫猪油蒙了心,想铤而走险试探一下,万一成了呢?只要成了,从此大明的官员,多半出于浙江、福建、江西等这三省,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就算不成,我等也有办法切割干净。”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刘大人说得没错,如果白信蹈就那么死了,你们当然会安然无恙,可惜,白信蹈没有死。”
刘三吾一声叹息,道:“老夫之前心软了,想着让他以后成为老夫的得意门生,让他继承老夫的衣钵,结果一心软,万劫不复!”
刘三吾的供词多达三万多字,几乎没有一句废话,从他和鲍恂等人如何勾结,如何准备,又从哪里来的钱帛贿赂同考官,以及哪里来的死士等等,事无巨细。
而刘三吾供述出来的官员,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除了文渊阁大学士鲍恂、余诠、张长年三人外,翰林院的吴邪等四人,国子监的张彤等六人,还有礼部的两位官员……
林林总总加起来,差不多有六十余人。
这六十余人再审查起来继续抓,以及鲍恂背后的官员与士绅豪族等,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得了刘三吾的证词之后,杨帆一边令蒋瓛、纪纲继续审张以宁,来与刘三吾说的做印证,以防错怪好人,一边他连夜入宫,面见洪武皇帝朱元璋!
武英殿内,杨帆随着云奇来到武英殿的时候,朱元璋正拿着一副独镜有些吃力地在阅读奏疏,这独镜已经有了后世眼镜的雏形,不过肯定不如后世眼镜那般方便。
“陛下,杨大人来了。”
云奇轻声说了一句,朱元璋这才将脸从奏疏后面探出来。
杨帆上前见礼,朱元璋挥挥手道:“不必多礼,案子有进展了?”
“刘三吾,已招供,请陛下过目!”杨帆说着,双手呈递上刘三吾的证词。
哦?
闻言,朱元璋一喜,取过证词亲自翻阅起来,越看,他脸色越难看,一个个朱元璋无比熟悉的名字,都在供词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