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258章 谨身石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p>

杨帆亲自提笔,为矗立在那大鼎埋藏处的石碑写了两个字——谨身。

杨帆曾对坚守原则的监工们说道:“《汉书·循吏传序》中有言: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於严,而民从化。”

“而宋朝刘攽亦曾言:谨身奉法,强力从事,其以为政,宜无旷职,今日杨帆矗立此‘谨身石碑’,唯望诸位克己奉公,不可为外物所蛊惑,做剥削工匠、劳役之事,诸位以此为戒,切记,切记。”

钱彦连续十日在北平城中的宣讲,加上杨帆在北平城的斩首犯罪官员,令北平的官员胆战心惊。

待谨身石碑设立的当日,前来观礼的官员皆是面容严肃,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事后,纪纲曾与杨帆说笑,称那群官员各个“挺胸收腹,目光如炬,见谨身石碑如见神明”。

玩笑归玩笑,也从侧面说明杨帆这一次突然袭击,整治新都工地的成功。

在北平,杨帆待了大半个月,待所有的事情全都完毕后,已经十一月的中旬。

北平,更冷了,好在墨翟、蒯富等人早就做了规划,如今匠人与劳役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进度。

燕王朱棣也终于准备好了新年贺礼,他与杨帆的归京,正式提上日程。

洪武二十一年十二月,大明燕王朱棣与锦衣卫指挥使杨帆,返京。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车队从北平城南门出发,望着越来越远的北平城,朱棣颇为感慨。

“本王自从就藩之后,一直都待在北平,本以为这北平会是本王终老之所,今日一走,反倒有些舍不得了。”

杨帆与朱棣同坐在一驾马车上,闻言,杨帆宽慰朱棣道:“殿下久居北平,对北平有感情很正常,然大丈夫志在四方,未来在安南开疆拓土,又是另外一番精彩的人生。”

朱棣笑了笑,道:“我们兄弟几个自从就藩还从未凑到过一起,二哥去了西安,三哥去了太原,虽然离得不远,但我们无法擅自离开封地,也是见不到的。

老五前几年改封周王,在开封就藩,他倒是逍遥,忙着研究医术草药,编著医书,老六去了武昌,老七去了青州……兄弟几个天南海北,还是小时候好,兄弟们都凑在一起,不像现在。”说话间,朱棣有些怀念,还有些落寞。

杨帆看出朱棣的心思,道:“殿下念及兄弟之情是好事,不过,殿下等今日所做之事,关乎大明未来子孙后代,若是有朝一日中原生了战乱,神州遭难,还有诸位王爷在中原之外的藩国在,大明就有光复的机会!”

朱棣的眸子里的感伤逐渐散去,又充满了斗志道:“杨先生说得没错,吾等今日所做的是为了大明的将来,终有一日,我大明将远迈汉唐,将我大明之威传遍天下!”

从北平往南走,天气越来越暖和。

没有什么要紧事,杨帆与朱棣乐得清闲,一路上不紧不慢地往回走,一路上过真定府、大名府、卫辉府等地,到了开封府。

多日来赶路人困马乏,杨帆与朱棣便在开封府落脚休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