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从艺考状元开始

关灯
护眼
第38章 注定载入好莱坞的史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水杯里,藏在拒绝同事“走个后门”的坚定语气中,藏在孩子模仿父亲挺直腰板走路的姿态里。

    离开前,他在门口驻足,望着楼道尽头昏黄的灯泡。“您后悔过吗?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

    李建国摇头:“有时候累,但从没后悔。我爸用一生告诉我什么叫‘堂堂正正’,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把它传下去。”

    回到工作室已是深夜。林若雪还在等他,披着毯子坐在沙发上改方案。见他进门,起身接过外套,轻声问:“又是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

    “是。”他坐在她身边,把录音笔放在桌上,“你知道最震撼我的是什么吗?不是那封信,是他儿子递水那一刻的笑容。那么干净,那么安心??因为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不会躲债,不会半夜被警察带走。这种安全感,比房子车子贵重百倍。”

    林若雪静静听着,忽然说:“我们第四季的主题,是不是也可以加一集‘父亲的遗产’?不是金钱,是品格。”

    “好。”陈愈握紧她的手,“而且主角不一定是伟人,可以是一个修车师傅、一个环卫班长、一个乡村教师……只要他把‘做人’这件事,当成最重要的事来教。”

    接下来两周,团队开始筛选类似题材。顾言找到了一位高铁清洁工的父亲日记,记录了三十年如何教导儿子“宁可少赚点,也不能糊弄活”;林然联系上一名狱警家属,对方愿意分享丈夫写给孩子的十八封家书,每一封都在讲“规则的意义”。而陈愈,则亲自回访了几位过往节目的主人公。

    他在南城再次见到小雅母女。一年过去,病情稳定,小雅已升入三年级,学会做蛋炒饭和番茄牛腩。拍摄当天,她主动提出要录一段话给未来的自己:“我希望长大以后,还能像现在这样爱妈妈。也希望别人生病的时候,我能帮上忙。”镜头外,母亲捂着嘴哭了很久,却又笑着擦干眼泪,说:“她比我勇敢。”

    另一天,他去了云南山区小学。那位升旗的老奶奶已经九十二岁,行动不便,但仍坚持每天让人扶她到门前,看孩子们升旗。校长告诉他,去年冬天大雪封山,几个孩子徒步十几里背来一面新国旗,说是“不能让奶奶失望”。短片播出后,全国网友捐款修建了简易升旗台,还送来一台太阳能音响设备。如今每个周一早晨,清唱的国歌依旧跑调,但多了电子伴奏的庄严。

    “孩子们说,这是给奶奶的礼物。”校长指着操场边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信仰不在高处,而在脚下这片土地。”

    陈愈蹲下身,抚摸那粗糙的刻痕,忽然觉得胸口发烫。他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从来不只是记录,而是在无数人心中种下某种东西??那是对尊严的敬畏,对责任的认同,对“平凡”二字重新定义的勇气。

    筹备会再次召开,《人间烟火》第四季正式定名《承光者》。主题明确:聚焦那些在无形中传递精神火种的人。每一集将以“一句话”为核心线索展开??“妈妈说,做人要像粥一样,慢熬才有味道”;“爷爷讲,桥可以塌,人心不能塌”;“老师留的作业是:写下你最想感谢却从未开口的人”。

    为增强互动性,节目组开通“家训征集”通道。短短一个月,收到超七万条留言。有人上传祖母手写的菜谱背面写着“待人宽,克己严”;有人寄来父亲临终前塞进他口袋的小纸条:“别怕失败,爸爸永远信你”;还有位聋哑女孩用手语视频表达:“妈妈教会我,听不见世界,就更要让世界看见你。”

    最令陈愈动容的,是一封来自边防哨所的信。守哨战士附了一段视频:暴风雪夜里,战友们围坐在炉边,轮流朗读家人来信。其中一位年轻士兵念着母亲的话:“儿啊,你在山上站岗,妈在老家给你烧香。你不光守国土,也守住了咱家的根。”念完,所有人沉默良久,然后齐声唱起军歌。风雪拍打着窗户,歌声却穿透寒冷,久久不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