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有一个绝妙的计划【求月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题来了,”老李沉声道,“这么先进的材料,为什么后来失传了?按理说,只要有样品,后人就能逆向研究。”

    “因为没人敢碰。”苏婉儿缓缓开口,“我查过地方志。万历十年,江南修械所被一场大火烧毁,所有工匠集体失踪,连尸体都没找到。官方记录说是‘私造禁器,触怒天威’,可实际上……他们是被灭口的。”

    屋里一片死寂。烛火摇曳,映照在每个人脸上,像是跳动的刀光。

    “所以,‘火种’从来就不只是技术。”老周低声说,“它是血写的契约。每一代传承者,都在用自己的命守护它。”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轻微的敲击??三长两短,是约定的安全暗号。一个年轻村民探头进来:“山外来了个陌生人,说是来做农具修理的,可他带来的工具箱……不太对劲。”

    老周眼神一凛:“让他进来,别打草惊蛇。”

    那人很快被带了进来,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普通的蓝布衫,背着一只老旧皮箱。他自称姓陈,是个走村串户的修锅匠,听说这边有个手艺精湛的铁匠铺,特地前来请教。

    老李接过他的工具箱打开一看,眉头微皱。里面确实是些焊枪、锉刀、测厚仪,但角落里藏着一台微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正是用来快速检测金属成分的设备。

    “你这玩意儿,修锅用得着?”老李冷笑。

    那人脸色不变,反而笑了:“实不相瞒,我不是来修锅的。我是冲着你们手里的‘锰铁精’来的。”

    全场骤然紧张。有人悄悄摸向腰间的扳手。

    “别动手。”那人举起双手,“我不是敌人。我在云南边境一带活动,帮一些少数民族村落做武器维修。三年前,我修过一支‘燎原-I’,是从缅甸流过来的仿制品。那支枪用了劣质钢管,打三发就炸了。但从残骸里,我发现了这种材料的痕迹。”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孩子站在山坡上,身后是一排简陋的木屋,墙上挂着几支手工打造的步枪模型。

    “他们没有军队保护,只有猎枪和土炮。可他们想学怎么自己造枪,为了防毒贩,也为了不让女人孩子被掳走。我试过很多方法复刻‘燎原’,但总差一步??直到看到你们最近在暗网泄露的图纸。”

    老周盯着他:“那你现在知道了真相,那些参数是假的。”

    “我知道。”陈点头,“但我看得出来,你们是在筛选。真正懂行的人不会信那些夸张的数据,反而会怀疑。所以我顺着那个齿轮编号里的摩斯密码,一路追到了这里。”

    他说完,从皮箱底层取出一个小铁盒,打开后是一块与他们手中几乎一模一样的锰铁精。

    “这是我从滇西一座废弃冶炼窑里挖出来的,年代测定为明晚期。窑址周围发现大量木炭灰和坩埚碎片,还有刻着‘鄢’字的砖块。我想……那里可能是当年江南修械所的分支据点之一。”

    老周猛地站起身。如果这是真的,意味着“火种工程”并非孤例,而是一个庞大网络的冰山一角。鄢懋卿当年早已预料到朝廷会剿杀,于是将技术分散埋藏在全国各地,等待后人唤醒。

    “你为什么要来找我们?”他问。

    “因为我一个人做不到。”陈坦然道,“我能修枪,能教人焊接,但我搞不定材料。你们已经走到了我一辈子都想不通的地方。我只是个传递者,就像你们的父亲、祖父那样。”

    屋内沉默良久。最后,老周走上前,把手放在那块锰铁精上,又缓缓移到陈的手腕处,感受着他脉搏的跳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