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愚见,可效仿古法,
于坡地广植根系发达之灌木桑麻,
既可固土,亦可增百姓收益,
此为一利。
严禁陡坡垦殖,
引导百姓垦殖缓坡之地,
修筑梯田,减少冲刷,此为二利。
此法或需十数年方见大效,
然功在千秋!
此所谓‘人不负地,地定不负人’!”
“植被固土”?
“梯田”?
周大人眼中精光爆闪!
这已不仅仅是治水,
而是涉及农耕、民政的方略了!
将治水与民生经济相结合,
眼光长远!
尤其是“植被固土”之说,
虽古籍有零星记载,
但从未有人如此明确地将其提升到“治本之策”的高度!
此子见识,竟如此广博?
这些想法他从何而来?
难道真是天授?
苏惟瑾越写越快,
字迹虽因匆忙稍显潦草,
却力透纸背,一股磅礴的气势透过纸面散发出来!
“人者,统筹不力,各自为政乃大忌也!
学生以为,治水如治军,须号令统一,系统筹划!
当设一总管水利之职,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
统一调度民力物资。
枯水期疏浚河道,加固险工;
汛期则依据水则预警,分段巡查,
物资预储于关键节点。
何处该疏,何处该堵,何处该分洪泄流,
须有全局之谋,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此所谓‘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江河之上’!”
“系统筹划”?
“全局之谋”?
周大人只觉得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这已非简单的书生之见,
这简直是在阐述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