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关灯
护眼
第46章 案首之争,文章惊四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bsp;打破了阅卷房的沉寂。

    “各房可有佳卷推荐?

    尤其是那策问,关乎本府水利民生,

    乃此次取士重中之重,

    若有真知灼见,切莫遗漏。”

    几位考官纷纷呈上本房选出的最优试卷,

    多是一些经义功底扎实、诗赋工整、

    策论四平八稳之作,

    符合一贯的取士标准,

    但鲜有令人眼前一亮者。

    周大人耐心地一一翻阅,

    点评几句,却不置可否。

    直到最后,他才仿佛不经意般,

    拿起手边那份早已看过的试卷,

    递给他下首一位资历最老、

    以学问严谨著称的致仕翰林陈老相公。

    陈老曾任翰林院学士,

    是两朝元老,致仕后归隐乡里,

    因其德高望重、学问渊博,

    故被周大人特意请来担任首席同考官,

    他的意见极具分量。

    “陈老,您看看这份。

    经义部分,对《春秋》‘郑伯克段于鄢’的解读,

    颇有几分…嗯,奇峭之风。”

    周大人语气平淡,

    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陈老相公接过试卷,

    扶了扶老花眼镜,

    初时神态悠闲。

    他是两朝老臣,学问渊博,

    等闲文章难入法眼。

    然而,看着看着,

    他花白的眉毛渐渐拧了起来,

    嘴里发出“咦?”的一声。

    “此子…胆量不小!”

    陈老相公点着经义部分的一段。

    “竟敢质疑朱注?

    言‘克’字并非全然贬斥郑庄公之失德,

    亦有彰显其政治手腕、

    维护国家稳定之意?

    还引《左传》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佐证,

    强调共叔段之咎?

    这…这虽非正解,

  &nbs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