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铜丝线圈缠绕,也变成了手工课上最受欢迎的考题,谁能让小灯泡最快亮起来,谁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
没有一句英雄史诗,没有一个传奇人物,有的只是将知识融入游戏的巧思,将责任化为习惯的引导。
楚牧之坐在角落,心脏被一股巨大的暖流狠狠撞击。
林小雨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一直以来固守的思维壁垒。
他总想把“守灯人”的伟大传承下去,却忘了,真正的伟大,恰恰源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微光。
那一夜,楚牧之没有回家。
他在办公室里,删除了自己耗费数月心血编写的教材中所有关于“传奇起源”“英雄谱系”的章节,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标题——《普通人自救指南》。
新教材的电子版在第二天清晨发布。
不到二十四小时,他的邮箱就被上百封来自全国各大学校的试用申请挤爆了。
但最让他动容的,是一封附在申请邮件里的信,来自春风小学那个启动“红豆预案”的班级。
“楚老师,我们看到您在新教材里,把自己的名字和所有守灯人的故事都删掉了。但是我们全班投票决定,要在教室的墙上,画上您和您故事里那只叫‘小黑’的智能犬。我们给那个角落起了个名字,叫‘最安静的英雄角’。”
结课那天,礼堂里座无虚席。
全班孩子为他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演出,一部名为《光的频率》的手势剧。
没有一句台词,孩子们用整齐划一的手势,演绎着电流的传递、信号的波动、生命的救援。
演出的最后一幕,一个孩子在舞台中央高高举起一盏小小的手电筒,刹那间,台下近百个孩子同时举起手中的小镜子,将那道微光折射向四面八方,整个礼堂亮如白昼。
舞台上,一人举灯,百人映影,光芒万丈。
楚牧之站在台下的人群中,汗水早已浸透了衬衫,胸口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
他仿佛看到了无数道光的频率,在他和孩子们之间同频共振。
演出散场,孩子们笑着闹着与他告别。
他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站了很久,最后拿起一截粉笔,在黑板的角落里,写下了一行小字:
“真正的传承,是让人忘记你是起点。”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那个偏僻渔村,祠堂深处。
供桌上那枚神秘的蓝色粽子,表面毫无征兆地浮现出细密的、汗珠般的光点。
光点越聚越多,最终汇成一滴,沿着粽叶的纹路,缓缓滑落,宛如一滴无声的泪。
夜色渐深,楚牧之的手机突然响起。
屏幕上跳动着的,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来自市府核心部门的加密号码。
电话接通,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楚牧之先生吗?你所散播的光,已经超出了你自己的想象。现在,这座城市需要你站在聚光灯下,正式地讲述一个关于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