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王朝1627

关灯
护眼
第126章 离京一百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赋役不均,豪强兼并,官吏盘剥。若不改此弊,纵使调百万大军,亦不过治标耳!”

    崇祯频频点头:“卿言极是。然改革税制,牵涉甚广,稍有不慎,恐激起变乱。”

    卢象升慨然道:“臣愿主持此事!请陛下许臣设立‘厘革司’,专查天下隐田漏税,清丈土地,均平赋役。凡阻挠者,不论官职高低,一律严办!”

    崇祯动容:“若卿肯担此重任,朕又有何惧?准奏!即日起,设厘革司,以兵部尚书卢象升总理其事,赐尚方宝剑,可行便宜之事!”

    当夜,消息传出,满城震动。东林党人奔走相告,称“中兴有望”;勋贵之家则惶惶不可终日,连夜聚会议对策。而最坐立不安的,莫过于首辅温体仁。

    当夜三更,温府密室之中,烛火幽幽。一名黑衣人悄然潜入,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心腹校尉。

    “大人,卢象升已被授予大权,明日便要开始清查京畿豪族田产。我等若不早作打算,恐祸及自身。”

    温体仁负手而立,冷冷道:“他想动我的根基?哼,本相倒要看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你去告诉骆养性,让他放出风声,就说卢象升在宣大期间,曾私通蒙古部落,换取战马粮草……虽无实据,但流言一起,自有不怕死的御史弹劾。”

    校尉迟疑:“可卢象升素有清名,恐难取信。”

    温体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清名?清名最怕的就是‘疑’字。只要让陛下心中生出一丝猜忌,就够了。记住,对付这种人,不必真凭实据,只需让他失宠于上,自然万劫不复。”

    与此同时,卢象升回到临时安置的兵部别院,仍在灯下批阅公文。幕僚杨廷麟忧心忡忡地走进来:“大人,您今日锋芒太露,恐遭群小嫉恨。尤其是那厘革司之设,触动了多少人的奶酪?依属下看,不如暂缓推行,先稳住局面。”

    卢象升放下笔,抬头望月,良久方道:“廷麟,你可知我为何坚持要办厘革司?”

    “愿闻其详。”

    “我在宣大十年,亲眼见过饿殍遍野的村庄,听过母亲杀子而食的惨事。那些大户人家粮仓满溢,却不愿施舍一斗米。而朝廷征税,反苛于贫户。这样的世道,若无人挺身而出,谁来救苍生于水火?我卢象升读书明志,岂是为了做一太平官?便是粉身碎骨,也要试一试这天下的顽疾能否根除!”

    杨廷麟动容,再拜不起。

    卢象升扶起他,微笑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明日我会先从顺天府入手,查几家劣迹昭彰的乡绅,杀鸡儆猴。同时奏请陛下,开放太仓赈济灾民,安抚人心。只要百姓支持,何惧宵小构陷?”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亲兵匆匆进来:“大人!不好了!宣府急报,昨夜突厥残部夜袭张家口堡,守将战死,堡内粮草库被焚,百姓伤亡数百!”

    卢象升霍然起身,眼中怒火迸发:“又是这个时候?分明是有人故意挑起边衅,逼我分心!”

    他立即下令:“传我军令,命宣府副总兵李重镇即刻率骑兵驰援,封锁长城沿线各口,严禁任何可疑人物进出。另派密探查明,此次袭击是否有人里应外合!”

    杨廷麟皱眉:“大人怀疑……内部有人通敌?”

    卢象升冷冷道:“若无内鬼,敌军怎会精准找到粮库所在?而且选择此时动手,显然是不想让我顺利推行新政。这背后,恐怕不止温体仁一人。”

    他转身走向窗前,望着皇宫方向,低声自语:“陛下啊陛下,您给了我一把剑,可这朝堂之上,处处都是看不见的刀。但我卢某人既已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