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流:华夏的史诗

关灯
护眼
诸神黄昏的阴影 - 理性的困境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如果……如果宇宙的终极归宿,注定是那一切有序尽皆瓦解、所有温度归于平均、再无任何生命与思维能够存在的热寂状态……那么,人类文明这数千年来的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所有的奋斗与牺牲,所有的爱与恨,所有的艺术创造与哲学思考,所有的欢笑与泪水……这一切的一切,其最终的意义,究竟何在?”

    一个冰冷彻骨的声音,仿佛是他自己的思维,却又带着一丝陌生的、绝望的腔调,在他心底最深处响起。这是他作为科学家,在理性探索道路上早已窥见,却一直刻意压抑、不愿去正面面对的终极问题。

    “个体的奋斗,哪怕辉煌如帝皇,深刻如先哲,在动辄百亿年的宇宙尺度面前,又算得了什么?不过刹那微光。连孕育了我们的恒星都将走向死亡,庞大的星系也会在难以想象的时间后分崩离析……我们这偶然诞生、短暂如萤火般的文明,在这宏大到令人绝望的物理规律面前,究竟能改变什么?又能留下什么?”

    奥丁那“诸神黄昏”的预言,在此刻看来,似乎并非全然是神话的虚构,它更像是一种隐喻,一种将科学所揭示的、冷酷的宇宙终极图景,以神话叙事的形式,提前、并且以更具冲击力和绝望感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试图调动“道理反应堆”进行分析,寻求逻辑上的反击策略。然而,升级后的模型在接收到这庞大、纯粹且蕴含着部分“物理真实”的“宿命”信息流时,运算核心立刻发出了刺耳的过载警报。屏幕上的数据流变得混乱不堪,系统虽然勉强识别出了“高维必然性”、“宏观终结导向”、“逻辑无力回天”等特征标签,但在调用道理图谱进行匹配和策略推荐时,数据库里那些关于“变易”、“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道理灵纹,在这基于部分宇宙规律的、宏大的“终结论”面前,其推演出的逻辑链条显得如此……脆弱和苍白,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根本性的反驳力量。

    “不……不能这样想……一定有哪里不对……”陈远用力地、几乎要将指甲掐入掌心地攥紧了拳头,试图用生理上的痛感驱散那如同宇宙深寒般在他思维中蔓延开来的绝望感。但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理性思维仿佛陷入了一个光滑而冰冷的陷阱,越是试图用逻辑去挣扎、去反驳,就越是陷入对方那基于部分“科学事实”构建的绝望叙事之中。他看到中央星图上,那片代表“终结”的、不断扩张的“虚无”领域,正在以一种看似缓慢、实则因其规模而显得无可阻挡的姿态吞噬着一切,连之前“天堂”残留的那些破碎光斑,在接触到这片“虚无”的边缘时,都无声无息地湮灭,没有激起半点能量的涟漪,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

    这种源自“认知”和“规律”的“无力感”,比之前“天堂”带来的“存在窒息感”更加可怕,更加彻底。窒息感激发的是生命反抗压迫的本能,而这种基于“理性认同”的无力感,却在从根本上瓦解他,以及所有理解其背后科学含义的人,那反抗的意愿与意义。

    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

    他看到,总控中心内,一些同样具备深厚科学背景的研究员,已经面色惨白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眼神空洞地望着星图上那片不断扩大的“虚无”,脸上失去了之前面对强敌时的那种专注与奋战的神采,只剩下一种被抽空了灵魂般的木然和……接受。甚至有人在低声地、压抑地啜泣起来,那是长久以来支撑其奋斗的信念体系在残酷“现实”面前崩塌后,所产生的彻底绝望。

    他看到,连一些修为高深、平日里道心坚定的修士,此刻也眉头紧锁,周身原本流转不息、象征着生机与力量的灵光变得晦暗不定,明灭闪烁,显然他们的心神也在与自身道法中所认知的“天地亦有终”、“大道归一”等概念,以及此刻外界灌输的“万物终末”所产生的恐惧感进行着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抗争。

    李靖依旧如同山岳般矗立在主控台前,身姿挺拔,但他背负在后的双手,紧握的拳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