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纳兰明仁过来拜见徐尚书时,他正杵在案几揪住胡须数根数。
徐尚书很客气。他很耐心地听完纳兰大人的求肯,然后照搬了房相的套路,京营兵力不足导致皇帝忧心京畿安全,军部没有能力完整履行派遣禁军随行的惯例。不等纳兰发急,老尚书就很贴心地给出了补救方案:纳兰节度使可从自己的私兵家丁中甄选伍佰,名单报送军部存档;这五百人可称为辅助禁军,着禁军服、执禁军旗,可以用禁军名义行事,为此,军部专门划拨装备两营的禁军旌旗服饰;另外,军部派专人持符节去临淮留住前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的随侍禁军转归新节度使帐下。
徐尚书看纳兰脸色还好,心里一动,觉得有些首尾能够提前弥消,就多说了句
“虢王屡次与叛军激战,随侍禁军将士或有伤亡,应该不是足额。但他们仍然是禁军正统精锐,刚好与纳兰大人的辅助禁军互为补益。”
纳兰明仁也没把后面的话太放在心上。他其实做了最坏的打算,结果已经比预想的好得太多。
假如纳兰明仁是寒门出身,徐尚书的补救方案会将他推到一个尴尬境地。幸亏纳兰家底不薄,特别是夫人娘家还是权势颇大的部落头人,拉扯出万儿八千兵马倒也不费力气。
确认了军部的方案,纳兰明仁辞了徐老尚书,回到家里,立即打发夫人回趟娘家。
嫁出去的女儿敲诈娘家爹娘果然心狠,回趟娘家恨不得泼水洗地卷个干净。纳兰大人的目标是骗个千人左右,解个燃眉之急。夫人心黑,一顿天花乱坠的胡诌,说什么自家老爷有禁军名额,跟随姑爷就有机会成为禁军。不知道什么是禁军?禁军就是皇帝的亲卫,通常能加入亲卫的必须是勋贵子弟。成为禁军就与勋贵同列,瞬间完成阶级跨跃。部落乡亲淳朴,深信部落人不骗部落人,浑不知外面的世界是染缸,早就把原来天真善良的部族女儿染得腹黑心黑。
纳兰夫人这个始作俑者显然低估了成为皇帝亲卫的诱惑力。消息一传出,报名的人迅速上百过千,还有更多距离偏远的也蜂拥在赶来的路上。
纳兰夫人这时回过味来,心头暗喜。琢磨着既然数量不成问题,就顺便提升一下质量。于是,临时加码了条件,要层层把关、层层淘汰,最终选拔优胜中的优胜、精悍中的精悍。这一下恰巧于无意中彰显出名额的宝贵。
于是,整个部落更沸腾了。为获得加入纳兰节度使队伍的机会,部落里家家各显神通。
于是,纳兰夫人又凭空多了许多绕得脑壳生疼的亲戚,比如刚才拎只野兔做礼物、一口一声姑奶奶喊着的憨汉,说是大伯家的小孙子的老丈人的内弟的三姑的外甥的四表姨的五孙女的六舅的七堂兄的八妻姐的第九干孙子。纳兰夫人扳着手指算了半天也没算明白。头人爹爹睿智一笑,阻住她继续,说道:“别算了!草原上八百年前一家人,都是亲戚,错不了。”亲戚们都是提着礼物来求个方便的,头人爹爹感觉倍有面子。
经过严格筛选,最后确认带出部落的人马仍然超过五千。
纳兰夫人心疼丈夫。担心冒然多了数千人,人吃马嚼的,后勤压力会压垮老公。便试探着提出加入队伍的要自备一个月粮草,居然没有一个退队的。
纳兰明仁每天依然忙得脚不沾地。除了公事交接,他还要拜访各部都堂、衙门。即将远离朝堂中枢,虽不指望各部各衙提供助力,最少看在他出迁前礼貌拜访的尊敬份上少使绊子。
房相那里他也没有漏下。
对于房相他并没有怨怼的情绪。毕竟是自己自律不够惹出的祸端。只希望房相能看到他任打任罚的诚恳态度,轻轻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