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钢铁至上”的大环境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那份报告估计都不知道被塞到哪个文件柜里积灰去了。
而干旱的苗头,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在一些地区有了明显的迹象。
这也直接导致了,从今年的春收开始,全国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减产。
只是这些信号,在当时都被淹没在“放卫星”的浮夸风和炼钢的狂热中了。
这两年多来,苏远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困难,其实也私下里做了不少方面的努力和铺垫。
在畜牧业方面,两年多之前,苏远就开始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轧钢厂的渠道,“偶然”地提供了一些经过“基因改良”的牲畜种畜样本给相关的农业研究单位。
比如长膘快、抗病性强的猪苗和产奶量高的牛种。
这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上面重视起来了,毕竟肉蛋奶也是重要的物资。
只不过,想要大规模改良全国的畜牧业牛种羊种,那需要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作为支撑。
比如人工授精技术、疫苗、配合饲料等。
仅仅依靠传统的自然繁殖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推广开来,见效缓慢。
另外在粮食作物方面,苏远也有意无意地,在与农业部门的专家交流时,透露出一些关于“新型高产作物”的优势。
比如抗旱性、抗涝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特性。
但他不能说得太直白、太超前,只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
“民以食为天”,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
但现在明明知道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到来,自己却无法做更多来阻止或减轻它。
这种无力感让苏远感到无比沮丧和痛心。
杨部长看到苏远脸上那种沉重而又无奈的神情。
他无法理解苏远这种强烈的、仿佛亲眼所见般的危机感究竟从何而来。
虽然他也承认,现在有些事情推进得确实过于激进和盲目了,留下了很多隐患。
但是在他看来,情况远没有苏远描述的那么可怕和严重。
此时,他只能尽量安慰苏远,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
“苏远啊,我知道你着急,你是真心实意为国家为百姓着想。”
“有些事情确实推进得有些太着急了,步子迈得太大,这我承认。”
“但这是大势,是潮流,你自己心里也清楚,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拗不过的。”
“有些话,有些担心,你在我这边说说,发发牢骚,就算了。”
“到了外面,在任何其他场合,你可千万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再提了!”
“要是这些话不小心传出去,对你可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惹祸上身!这其中的严重性,你应该明白!”
杨部长苦口婆心地劝着,然后话锋一转,试图找到一些积极的方面:
“现在粮食确实有些减产,情况是有点紧张。”
“但是,你看,‘集体食堂’不是马上就要普遍推行了嘛!”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