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抱拳道:“一切都是殿下的功劳,我不过是受了殿下的恩惠。除此之外,在一年前,我还受到过王执宰的指点,跟王家颇有渊源。”
他十分清楚,如果不是陆鸣渊点了他一下,恐怕还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撞南墙不回头。
没有王和甫当初那一句“善恶即在我心”,劝告他淮安王是被人陷害,自己也思考不出答案。
“这个新生的学说还没有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比较好?”陆鸣渊笑问。
陈恪想了一会儿道:“不如就叫心学吧。”
“我的本命字就是‘心’,心亦为新,有昂扬万事万物之意。”
“如此甚好。”
陆鸣渊心中暗笑。
王阳明心学终究还是出现在这个世界。
而且颇为巧合的是。
陈恪,他是在加入王家之后参悟的。
文渊阁悟道,亦如龙场悟道。
陆鸣渊心中默默道:“既然没有圣人支持,那我就自己直接造一个圣人出来。”
与此同时,各方大儒来京,来见识新学的途中。
天地之间,有一道宏伟,带有磁性的声音响起。
“陈恪今后,就是我文圣一脉的真传弟子。”
此言让各大书院大儒露出了诧异的眼神。
当初陈恪立命,凝聚文运玄鸟。
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跻身君子。
难道如今,他又参悟了新学,文气鸣动一国,得到了儒道金莲入体?
“难不成,就是陈恪参悟了新学?”
“此子先是立命凝玄鸟,如今再得大道金莲,天资当真如此恐怖如斯?”
“真传弟子,真的假的?!”
不少儒士大儒皆倒吸一口凉气。
一位儒家圣人的真传弟子,从记名弟子到真传弟子,虽只有两字之差,却是天差地别!
圣人弟子,这含金量,无异于一教继承人一样的存在。
文圣的弟子虽多,达到数百,可大部分是普通弟子,只有听经,得圣人讲学的资格,可论成就,还得看真传弟子。
真传弟子,乃是衣钵相传的弟子。
文圣这辈子只有三个真传弟子,大弟子以词成圣,号称词圣,在五百年前,死在了与妖族的大战之中。
另一个则是成了一代圣贤,镇守在浩然洲北部,据守一城,望北关。
最差的一个,都是南离王朝观水书院的水镜先生,人称醇儒,提出过“修身齐家”的理论。
如今第四名真传弟子,居然是陈恪。
人们听说这个消息后,更加好奇,陈恪到底参悟了什么新学,居然能得到大道的认可,降下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