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哥,是我这辈子的荣幸!”
她说完便一饮而尽,其他人也纷纷站起来,酒杯碰撞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太平镇。吴诗文的父亲吴亦高沉冤二十年,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了党员身份,过去的种种委屈也都随之消散。吴诗文作为革命后代,也回到了太平乡联合诊所,重新从事医疗工作。
当年吴家的 “香茗楼”,如今已成为联合诊所,政府评估后给予了吴诗文一万五千元的补偿。此外,还以诊所的名义为他分配了一间街房,位置极佳,正对着贾仁慈的家。
党然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却被分配到太平乡小学教授初中语文,这与他原本的期望有所差距,但他也只能无奈接受。
巧合的是,当时太平乡正在组建文学创作组和通讯报道组,柳青青作为创作组的副组长,第一个就想到了党然。他认为党然新闻专业知识扎实,写作能力一定不错,于是将他拉进了创作组。
吴诗文高中毕业,从小受父亲吴亦高的影响,笔杆子非常硬,他写的杂文针砭时弊,犀利深刻,很快就在报纸上发表,太平镇的人都称他为 “刀如笔”,后来干脆叫他 “刀先生”,这个名号比他的本名还要响亮。
在柳青青的带领下,文学创作组的成员们热情高涨,灵感源源不断,他们的作品在省内各大报刊上频繁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城县文化馆的文艺报还专门做了专题报道,太平乡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因此声名远扬,甚至惊动了地区文联,决定在此召开现场会。
党然在通讯报道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诗词散文的创作却有些犯难。柳青青便主动担任起了义务编辑的角色,尤其是对党然的稿子,更是精心修改,从用词到结构,都进行了细致的斟酌。
久而久之,柳青青自己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少,而党然的名字却逐渐在省内各大刊物上崭露头角,县委宣传部和文教局也开始关注到他。
白雪离开后,医疗站的工作就全落在了柳青青一个人肩上,他白天背着药箱下队,忙于防病、计划生育等工作,晚上还要复习功课。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帮助党然他们备考,每天都会在医疗站组织夜校,一直学习到半夜十二点。
经过两百多个日夜的努力,那十几本复习提纲被大家翻得卷了边,上面的内容也都烂熟于心。
上考场前一晚,柳青青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满怀豪情地喊出了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