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蒲剧

关灯
护眼
蒲剧 第六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  周元山原本希望几个村的财主能到县公署相聚,坐在一起讨论开办纱厂的事,但在秦君民的坚持下,这些财主们各自坐着马车,聚在临近秦家大院的一大块空地前。

    因为是周知事出面,四家财主没有人敢驳周元山的面子。更何况秦家在汾阴县的财力和声望无人能及,这些财主们也愿意傍着秦家这棵大树,共同做点事。

    秦家大院前这一大片地都归秦家所有,目前只有几个租户零零星星种了几亩麦子,其余几近撂荒。眼下正是麦子抽穗时节,绿油油麦田、拔节而起的麦穗,似乎预示着将是一个好年景。

    麦田里有庄户人家正在挖荠菜。荠菜是汾阴县麦田里常见的野菜,也是庄户人家的最爱,它是汾阴人常做拌菜的主要食材。汾阴人做拌菜可谓是登峰造极,荠菜、苜蓿、槐花、豆角,甚至是芹菜,只要是菜,没有汾阴人不拌着吃的。这些拌菜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但要做得好吃似乎并不易。秦君民在日本的时候就常常想起母亲做的拌菜。秦家的拌菜与其他人家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舍得放猪肉,然后在蒸好的拌菜上放上红油辣椒,秦君民想想都要流下口水。

    几个庄户人家远远看到一群人站在地头指指划划,有人认出是秦家二少爷,就冲着秦君民喊:“二少爷,今年荠菜可好了,一会我送一些到家里,您尝尝鲜。”

    秦君民冲他们摆摆手,继续向四位财主介绍了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周元山在旁听了插话道:“这件事秦家牵头,各位不用担心,入股可以随时退,秦家保证接手。”秦君民介绍道:“经过考察和初步测算,总股80万元,我先表个态,秦家的地不算,先认30万元,大家依据财力,凑够80万元,如果凑不够,秦家来补,这件事秦家肯定要做成。”四位财主没想到秦君民一个年轻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先将他们一军。崇财主看了周元山一眼,捋了捋山羊胡子说:“话已至此,我认10万元,如果还差点,我可以再加5万元。”驱村朱财主,梭里的刘财主和迁朝王财主见崇财主已表态,也各自认领了8万元、6万元和5万元。

    秦君民看他们各自都表了态,非常高兴,有点激动地说:“今天邀请各位来,并不是秦家出不起这80万元。君民曾留学日本,经常被三菱、东芝这些东洋企业震惊。日本国土面积只比我省大两倍,其实业却是我泱泱华夏所不能及。秦家自发家就依靠货物贩运,所售卖也不过是柴米油盐茶,针头线脑皮货。我想各位差不多也是如此。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法、美、德纺织业走下坡路,现在纱厂在南方江苏、上海发展较快。汾阴县我考察过了,有大量滩地,也一直是棉花产区,又有黄河水和北山煤,条件具备,只要能尽快上马投产,何愁不能成功。”众财主纷纷点头称是,秦君民接着说:“一会到大院里,君民略备薄酒,大家边吃边聊,周知事作个见证,我们签个协定,把这事定下来。”

    一行人各自坐上马车,周元山特意叫侄儿和他同乘一辆。

    “你这一军将得好,四个财主多多少少都认了些股,现在资金已落实大半。我知道你这不缺钱,但你也晓得,现在干点事,没有政府支持,啥也干不成。剩下的股份,我来落实,不是官办资金,起码也是官办背景的。你像晋华纺织厂,省财政厅厅长、省银行经理还都有股份呢!”周元山对秦君民今天的做法赞不绝口。“姑父,剩下的股份我都想好了,5万元你不用出,秦家来出,就算是孝敬我姑的,也是她应当应分的。其余股份秦家先持着,您这儿落实了股份,我们随时退出来。”秦君民生意场上的冷静再次让周元山刮目相看,周元山没有想到,侄子能把事情考虑得如此周到圆满,他决意要促成此事。

    秦老爷与各位财主算是老相识了,见面后彼此寒暄几句,因身体不适就先歇息去了。秦君民叫来文书,把先前已经起草好的协定给大家念了念,几位财主提了个别修改意见,最后达成的股份是秦家占三成八,崇财主一成三,朱财主一成,刘财主、王财主、周元山持股均不到一成,余下一成九暂由秦家代持,等后续资金到位,秦家再另行退出。合同约定了资金到位日期,初步定下来谷雨时节开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