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被小心翼翼地抬进临时清理出来的、相对干燥的仓房。
马丁带来的几位北欧记者和设计师,没有急于架起摄像机或拿出草图本。
他们默默地穿上雨靴,戴上手套,和村民一起清理废墟,搬运物资,分发食物。
那位气质沉静的女记者艾米丽,甚至蹲在泥水里,和王大娘一起,小心翼翼地捞起一块被泥浆包裹、但依稀能看出是半只瓢虫绣花的布料碎片,用清水轻轻冲洗。
她没有说话,但眼神里的专注和敬意,让王大娘的眼泪再次无声滑落。
这种无声的共情,迅速拉近了距离。
当工坊一层的水位终于降至脚踝,大型清淤设备开始进驻时,记者们的镜头才真正举起。
他们没有刻意渲染悲情,镜头冷静而克制:
记录下沈静文从那个沾满泥污却依然坚韧的“粉黛·守”袋子里,取出完好无损的专利证书、Epd认证、“星球伙伴”徽标和朵朵画稿时,那混合着悲伤、感激与无比珍惜的神情。
捕捉到敦敦蹲在临时搭建的雨棚下,借着应急灯的光,对照着从防水袋里取出的、字迹依然清晰的数据本,在一个新的笔记本上重新绘制棉田观测图表的样子。
他的小脸上没有抱怨,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认真。
定格了王大娘和张婶,在临时架设的缝纫机前,拿起马丁带来的崭新针线,对着被洪水泡得有些褪色、但被她们抢救出来的几片绣花样板,重新开始穿针引线的瞬间。
她们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神却异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