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老支书的请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昨天郑昊修好拖拉机的事传遍了整个村子,连带着今天一早就有几个村民路过时朝这边张望,脸上都带着几分好奇和敬畏。

    “昊子,过来吃饭。“母亲李秀花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几分难得的轻松。自从儿子证明了自己的本事,她这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郑昊走进厨房,发现今天的早饭比平时丰盛了不少。除了惯常的地瓜糊豆,竟然还有两个煎鸡蛋和一小碟咸菜。

    “妈,这...“

    “昨天你爹高兴,特意让我煎的。“李秀花笑着解释,“说咱家儿子个个都有出息了。“

    正说着,郑大山从外面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昨天胜利后的余韵:“昊子,今个儿镇上农机站的刘师傅要过来,专门找你商量事。“

    郑昊夹起一块咸菜,点了点头:“爹,你昨天说的收费标准,我琢磨了一夜。“

    “哦?说说你的想法。“郑大山在桌边坐下,端起茶缸。

    “修理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郑昊放下筷子,认真道,“太高了乡亲们承受不起,太低了又显得咱的手艺不值钱。“

    郑大山若有所思地点头:“有道理。那具体怎么个收法?“

    “拖拉机这种大家伙,一般故障五毛到两块,复杂故障最多不超过十块。一些小农具的铁活儿,看情况收个工本费。“郑昊顿了顿,“关键是要让乡亲们觉得划算,修比买新的强。“

    这个时代的拖拉机属于稀有物品,不,叫史诗级物品也不为过。

    价格高昂,还容易损坏,配件极其难买,农忙前坏了,农忙完了都不一定能运过来。

    “嗯,这个分寸拿捏得不错。“郑大山满意地点头,“既帮了乡亲们,也让咱家有个额外收入。“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说话声。郑昊走到窗边一看,正是昨天农机站的刘师傅,还带着两个陌生人。

    “大山哥在家吗?“刘师傅在院门外扯着嗓子喊。

    郑大山连忙起身:“来了来了!“

    三人进了院子,刘师傅满脸笑容地介绍:“大山哥,昊子,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镇供销社的王主任,这位是隔壁王家庄的老支书。“

    郑昊仔细打量着来人。王主任四十多岁,穿着一身半新的中山装,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王家庄的老支书年纪更大一些,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一看就是地道的庄稼人。

    “昊子,昨天的事我都听刘师傅说了。“王主任主动握手,“真是后生可畏啊!我今天来是想和你谈个合作。“

    “王主任请说。“

    “是这样,咱们供销社收购站每个月都要处理不少坏掉的拖拉机配件,以前都是当废铁卖了。听说你手艺好,想问问能不能修复一些还有用的?“

    郑昊眼前一亮。这可是个不错的门路,既能练手,又能有稳定收入。

    “当然可以,不过我得先看看货再定价。“

    “那是自然。“王主任笑道,“价钱好商量,主要是别浪费了好东西。“

    王家庄的老支书这时开口了:“昊子,我们庄子有台拖拉机坏了快一个月了,镇上修不好,县里又太远。你要是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