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意外,“连气象数据都用上了?“
“是的,我重新计算了温度变化曲线。“郑昊指着其中一页图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大棚内的温度完全能够满足蔬菜生长需求。“
李德华也凑过来看,发现图表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这些计算是你自己做的?“李德华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郑昊肯定地回答,“我查阅了相关的技术资料,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正。“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提出质疑:“小同志,你这个双层薄膜设计,中间的空气层厚度是怎么确定的?“
“根据保温效率和材料成本的平衡计算。“郑昊翻到相应的页面,“空气层太薄保温效果不好,太厚则浪费材料,5厘米是最优厚度。“
“那通风系统呢?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开口位置?“另一个技术员也开始认真提问。
郑昊详细解释了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空气流动、换气等等。
张德全越听越惊讶,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对技术细节的掌握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你这个辅助加热的方案很有意思。“张德全指着热水缸加热的设计,“简单实用,确实是个好办法。“
“这是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郑昊解释,“农村条件有限,太复杂、太贵的方案不现实。“
李德华看着种植方案:“你为什么不种黄瓜了?“
“黄瓜对温度要求确实比较高,风险较大。“郑昊如实说,“我选择了菠菜和韭菜,这两种菜比较耐寒,而且生长期短,成功的把握更大。“
“这个考虑很实际。“张德全点点头,“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是正确的思路。“
讨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技术人员们提出了各种问题,郑昊都能详细回答。渐渐地,房间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
“小郑,你这个方案确实做得很专业。“李德华不得不承认,“很多技术细节考虑得都很周到。“
“关键是可操作性强。“张德全也表示认可,“没有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都是实用的技术。“
但是,李德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技术方案我们认可了,但还有个问题。万一试验失败了怎么办?“
“这个我也考虑过。“郑昊翻到风险控制的页面,“我分析了可能的失败原因和应对措施。即使最坏的情况,损失也是可控的。“
“怎么个可控法?“
“塑料薄膜可以回收利用,竹架材料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实际损失主要是人工和时间。“郑昊详细分析,“而且这个试验本身就是探索性的,失败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那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李德华关键问题。
“根据我的计算和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在70%以上。“郑昊很有信心,“如果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应该能达到预期效果。“
张德全和其他技术人员交换了眼神,然后对李德华点了点头。
“小郑,你的方案确实让我们刮目相看。“李德华的态度明显缓和了很多,“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试验是可行的。“
郑昊心里一喜,但李德华接着又说:“不过,还有个程序问题。“
“什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