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昊把秦志他们的话转述了一遍,包括项目的重大意义,也包括那个苛刻的条件。
“他们……不让带团队过去?”
郑大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嗯,那边有基础团队,而且保密要求严格,我争取了一下,最多只能带一个人过去。”
郑昊的声音低了下去。
“那……这边怎么办?”
郑大山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忧虑。
“厂子刚走上正轨,村里的大棚、养殖场,都指望着你。你这一走,这些不就都撂下了?”
这正是郑昊最纠结的地方。
他看着不远处亮着灯的邻居家,看着那几座巨大的大棚轮廓,心里五味杂陈。
“我就是为这个犯愁。”
郑昊坦白道。
“一边是国家需要,是更大的平台,是能为国家做更大贡献的机会。”
“另一边,是咱们的家,是咱们的村子,是刚刚才看到一点希望的乡亲们。”
“爸,你说,我该怎么选?”
郑昊把这个沉重的问题,抛给了父亲。
郑大山没有立刻回答。
他重新摸出一支烟,点上,狠狠地吸了一大口。
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有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听到“国家需要”时的本能的自豪,也有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村里民兵连长对未来的担忧。
“这个项目,很重要吗?”
他问。
“很重要。”
郑昊点头。
“具体做什么的,能说吗?”
“不能。”
郑大山又沉默了。
他能想象,能让北京亲自来人,需要签保密协议的项目,分量有多重。
那是他年轻时,在部队里常常听到的词。
它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无上的光荣。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国家现在需要你,这是你的荣耀,也是咱们老郑家的荣耀。”
郑昊的心一沉。
“可是爸,村里……”
“村里离了你,天塌不下来。”
郑大山打断了他。
“你把路铺好了,把方法教给了大家,建国、国庆他们都不是傻子,照着你的路走,总不会差到哪去。”
“但是……”
“没有但是。”
郑大山看着他,眼神